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2/10/20 5:47:04

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叶片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片的质量及其保护
的好坏, 直接影响果园的产量和果品的质量, 以及来年的成花量,
大小年结果的频率等。 苹果花落后的四、 五月对褐斑病防治不力,
五月中下旬即开始发病, 进入六、 七月, 管理不当的果园, 苹果
褐斑病开始猖獗危害, 常造成大量落叶。 八、 九月则进入雨季,
降雨量加大, 高湿高温加剧果园病害暴发, 病害为害严重的果园,
70%-80%以上的病叶片脱落。 贯穿褐斑病的始终表现出"七病
八落九泛滥", 甚至"二次开花", 严重削弱树势的现象。 笔者就
自己对早期落叶病的认识、 防治的理念和建议, 以及防治方案,
供果农朋友在生产中参考。
大量的调研结果显示, 引起苹果褐斑病大发生的原因是:
1、 众所周知, 褐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果园存在大量的致
病力强的越冬菌源、 抗病性低的红富士等苹果品种集中连片栽
植、 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适时出现。 现实生产中严重的问题是许
多果农对褐斑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大多数果农多年冬春季不清园
或清园不到位, 一部分果园行间种草, 也给地面清扫病落叶带来
不便。 加之连续多年苹果市场疲软, 价格一直偏低。 粗放管理,
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时有发生, 也严重影响了 果农的务果积极
性。 不但未能有效控制病害, 而且放弃冬春季的清园工作, 导致
果园内病原菌越冬基数偏大, 为以后的病害暴发埋下隐患。
2、 目前果园管理粗放者大有人在, 相当一部分果农上年秋
季未能及时施肥, 树体贮藏营养不足, 加之部分地区春季发生霜
冻或夏季发生雹灾, 对管理失去信心放弃管理, 导致树势衰弱,
抗逆性下降。 出现病情, 许多果农只注意一味地喷药, 而忽视加
喷营养补充, 不能很好地发挥药肥双效的效果。
3、 连年冬季不正确的改形修剪, 大枝去除过多, 剪锯口处
理不及时和不到位, 冬季树体保护不力等, 冻害普遍发生, 加之
腐烂病防治不力, 树势严重削弱, 抗性下降。
4、 在陕西, 一部分果农通过学习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
只重视大改形和强拉枝整形, 忽视通过施肥等培养健壮的树势,
生产上得过且过者大有人在。 加之 04、 06 年花量过大, 惜果心
理严重, 留果过多, 树体营养供给不足, 导致抵抗力下降, 褐斑
病偏重发生。
5、 相当一部分果农"只要果子, 不要叶子", 认为套袋后万
事大吉, 不需要喷药防治病虫害, 表现出"前紧后松中期不管"的
用药习惯。 笔者在陕西和甘肃苹果主产区调查, 截至 8 月初, 绝
大多数果农竟然套袋后 40 天左右才用药, 还有人居然 60 天未喷
药。 一部分果农固执地认为前期使用的都是高档农产药品, 喷药
间隔时间长一点不会有问题; 一部分果农则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
套袋后可以选用一些低档杀菌剂, 既可以降低成本, 又能控制病
害, 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类似事例枚不胜举, 严重贻误防治时
机,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6、 用药的方式和技巧不到位。 目 前农村雇"喷防队"喷药者
比比皆是, 相当一部分"喷防队"都是"现代化"装备, 喷药不是按
时间计算工钱, 而是按喷水量计价。 大多数"喷防队"提前将喷片
的出水孔用钉子钻大, 我们的"喷雾机"一进果园都变成了 "消防
队"。 遇到树冠高的果园, 要想喷到树冠上部, 唯一的办法就是
调节喷头, 往往一股水直线喷去, 就这有人还嫌不"残火", 不"
过瘾", 树上喷药后不流水都不算过关。 标准的高射炮打苍蝇――
不够本, 喷药效果可想而知。 调查还发现, 生产中许多果农对农
药的配制一知半解, 不了解配药的先后顺序, 很少采用二次稀释
法配药, 配制过程中常常出现起火、 沉淀、 结絮现象。 结果不但
药效差, 而且容易发生药害现象。
7、 调查中发现, 97%以上的果农在果园出现病斑时, 集中
兵力往树上喷药, 忽视地面防治, 导致树上喷药不断不见好转,
地面落叶上病菌反复传播侵染。 结果是树上部"主力部队"损兵折
将, 地面"游击队"猖狂为害, 重治轻防意识严重, 久治难防。
8、 防治褐斑病的选用药剂也很关键。 传统的多菌灵、 退菌
特、 甲基托布津、 农抗 120、 多抗霉素, 以及复配的代森锰锌、
福美双等对褐斑病防效很差, 国产代森锰锌预防褐斑病使用浓度
达到 600 倍才有效果, 而进口甲基托布津使用 800 倍左右才有治
疗效果。 近年来, 生产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及时用浓
度, 如 43%大生富悬浮剂 600~800 倍、 42%喷富露悬浮剂 600~
800 倍、 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 400~600 倍、 80%保加新可湿性
粉剂 600~800 倍、 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 1000 倍、 70%安泰生
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80%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600 倍等;
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以三唑类杀菌剂为主, 如 25%金力士乳油 2000
倍、 40%信生可湿性粉剂 6000 倍、 40%福星乳油 4000 倍、 25%
腈菌唑乳油 3000~4000 倍、 25%世高水分散粒剂 2000~3000 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