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植物与自然环境

2023/1/16 10:36:24

花卉植物与自 然环境
任何物质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植物的环境主要包括有气候因素(温度、
水分、 光照、 空气)、 土壤因素、 地形地势因素、 生物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方
面。
一、 温度:
温度对于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可分为气温和土温。 白天
气温高, 利于花卉进行光合作用和制造养分。 夜间气温低, 减少了 呼吸作用消耗
的能量, 使养分积累加快, 但气温的变化幅度, 以不超过花卉所能忍受的范围为
好。
二、 水分
水是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 分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
1、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的大小, 通常用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表示。 花卉生长所
需要水分, 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 因此土壤湿度一般以田间持水量 60~70%为宜。
当大于 80%时, 因为土壤所含空气减少, 根系难以呼吸因此使用的停止生长, 逐
渐腐烂; 反之, 如果土壤过干则土壤溶液的浓度增大, 使根的根细胞因缺水分而
死亡。
2、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大小, 常常用空气相对湿度百分数来表示。 一般花卉
所需要的空气湿度大致在 65~70%左右, 而产于干旱及沙漠气候的植物则远低于
此。 当空气湿度减少时, 因色素形成较多, 花色变浓。 当空气湿度达到 100%,
可提高插苗的成活率。 但对大多数花卉来说, 空气湿度过大, 使幼苗容易感染病
毒。 尤其在室内, 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 降低空气湿度。
三、 光
太阳光中对花卉影响最大的是可见光、 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三种。
1、 可见光: 可见光是花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能源。 太阳光经三棱镜分成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七色, 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而绿
光几乎全被反射, 所以花叶常常呈绿色。
2、 紫外线: 是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光, 不能透过普通玻璃。 其中一部分, 能促进
种子发芽、 果实成熟, 并有利于花朵着色, 而另一部分能控制花卉徒长, 能杀死
病菌, 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3、 红外线: 是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光, 它是一种热线, 可觉察它的存在。 它被地
面吸收转为热能, 能增高地温和气温, 提供花卉所需要的热量。
四、 土壤
土壤是花卉生长的物质基础, 直接影响花苗的成活、 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土壤
优势一般以土壤肥力来表示。 土壤中土粒精细不同, 就形成不同的土质。 根据土
壤粗细不同, 土粒所占的百分比不同, 可分为沙土、 壤土和粘土。
1、 沙土: 含沙粒多, 土质疏松, 土粒间孔隙大, 通气透水, 但不能蓄水保肥,
土温高, 有机质分解迅速, 不易积累, 腐殖质含量低, 适合球根花卉和耐干旱的
多肉植物生长。
2、 粘土: 含粘粒多, 土粒间隙小, 通气透水差, 但吸水保肥力强, 适于柳树、
桑树等。
3、 壤土: 沙粒比例适中, 不松不紧, 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肥, 水肥气热状
况比较协调, 适合于各种花卉生长。
思考题: 观察花卉成长, 看看哪些因素对它的成长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