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西方栽培早得多

2024/2/28 8:04:06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 古代称之为兰蕙。 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 一 1105 年) 在《幽芳亭》 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 “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 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 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 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 百年前, 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 “芝兰生幽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为 穷困而改节”。 他还将兰称之为“王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 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 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 (今滑县一带), 鲁国在山东, 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 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 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 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 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 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 河南一带还生长 竹子, 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 因此, 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 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 至于人工栽培兰 花, 则从宫廷开始。 魏晋以后, 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 并用来点缀 庭园, 美化环境, 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 一诗中的描写。 直至唐代, 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 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 蕙草流芳根” 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 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 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 有“兰之叶如莎, 首春则发。 花甚芳香, 大抵生于森林之中, 微风过之, 其香蔼然达于外, 故曰芝兰。 江南兰只在春劳, 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 之说。 南宋的赵时庚于 1233 年写成 的《金漳兰谱》 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 著。 全书分三卷五部分, 对紫兰(主要是墨兰) 和白兰(即素心建兰) 的 30 多个品种的形 态特征作了简述, 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 继《金漳兰谱》 之后, 王贵学又于 1247 年写成了 《王氏兰谱》 一书, 书中对 30 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此外, 宋代还有《兰谱奥法》 一书, 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 分为分种法、 栽花法、 安顿浇灌法、 浇水法、 种花肥泥法、 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 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 一书, 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 绍。 1256 年, 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 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 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 本皇宫厅库, 1979 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 在宋代, 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 坚所绘之《春兰图》, 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 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 清两代, 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 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 栽培经验的日益丰 富, 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 画册、 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 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 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 高濂的《遵生八笺》 一书 中有关兰的记述。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一书. 也对兰花的释名、 品类及其用 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 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 如 1805 年的《兰蕙同心录》, 由浙江 嘉兴人许氏所写, 他嗜兰成癖, 又善画兰, 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 该书分二卷, 卷一讲述栽 兰知识, 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全书记载品种 57 个, 并附上由他画的白 描图。 其他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 杜文澜的《艺兰四说》, 冒襄的《兰言》, 朱克柔的《第 一香笔记》, 屠用宁的《兰蕙镜》, 张光照的《兴兰谱略》, 岳梁的《养兰说》, 汪灏的《广群 芳谱》, 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 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 等, 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