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古为闽越族聚居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浦城剪纸、闽派古琴、丹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
浦城是南朝江淹任过县令的山城,留下广为流传的“梦笔生花”的成语,回京城后又有了“江郎才尽”的成语。江淹在浦城杰作连篇,佳构新韵颇多,在浦城所作的《赤虹赋》《青苔赋》等10多篇诗赋,如喷珠溅玉。如他的《恨赋》作为骈体文载入中国文学史史册。《别赋》也是江淹一篇优美的骈文体,堪与《恨赋》相提并论的姊妹篇,让人读了悲欣交集。如今,县里正在建设梦笔山主题公园,续写梦笔生花的文化新篇。
江淹在《采石上菖蒲》诗中咏桂花:“缓步遵汀渚,扬枻泛波澜。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他看到浦城山中、水边、房前、屋后遍植桂花,大为开怀。在他所写的诗赋中“桂花”频频出现。浦城拥有2000多年栽培丹桂的历史,不愧为“中国丹桂之乡”。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丹桂产业和丹桂文化,全国罕见。我国桂花文化源远流长,屈原早在《楚辞·九章》中咏道:“接北斗今斟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在浦城到处皆可欣赏桂花的盛景,沐浴在桂花清香之中。浦城现有桂花品种20个,其中12个品种是首次发现,其丹桂品种正式命名为“浦城丹桂”,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已有文字记载。至今百年以上丹桂50多株。在临江镇水车杨柳尖自然村有一株大丹桂,高15米以上,胸围4.6米,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福建的“桂花王”。桂花不仅能观赏,美化环境,而且丹桂文化产业颇具潜力,种植面积每年以万速度递增,现已突破6万,年产丹桂鲜花50万公斤以上,年均繁育丹桂苗木两亿多株,居全国。桂花制作的加工食品正走俏市场。
浦城又是“中国民间剪纸之乡”,也是闽派古琴发生地。这里的丹桂文化、剪纸文化、闽派古琴文化都很雅致,是富有文化底蕴的高雅文化,为丹桂飘香的古城浦城增添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