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素有“干果”美誉,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其果实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粉质细腻,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2] 。
①蛋白质:蛋白质是栗子的重要营养成分,对栗子贮藏期间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栗子中蛋白质的变化也反映了栗子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速度 [1] 。
②脂肪:栗子中脂肪含量不高,但与栗子的风味有很大关系。
③碳水化合物:栗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其中淀粉含量较高 [3] 。
④水分:水分含量占到47%~56%之间 [1] 。
⑤维生素:含有多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等。栗子贮存期的抗性和耐贮存性与维生素C等多种酶的活性有关 [1] ;维生素B2(核黄素)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3] 。
⑥矿物质:栗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
主要为害嫩叶和新梢,以苗木和幼树发生为害较重,成年树较轻。病叶初期出现近圆形的不规则褪绿病斑,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叶面出现灰白粉状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秋季病斑颜色转淡,并在其上产生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的小颗粒状物,即为病菌的闭囊壳 [7] 。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梢、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侵染来源 [7] 。
②4~6 月发病初期,喷 70% 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或50% 多菌灵 600 倍液,或 50% 硫悬浮剂 400~500 倍液,或50% 加瑞农 500~800 倍液,或 45% 晶体石硫合剂 300~600倍液,连喷 2 次 [7] 。
栗锈病
主要为害栗树叶片,在叶背面产生黄褐色圆形细小的斑点,以后转变为橙黄色,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秋季落叶前在病斑背面产生蜡质状褐色斑点,即病菌的冬孢子堆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