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酥红是2004年在陕西发现的早酥梨芽变,其花、幼叶、果呈红色,其他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与早酥梨一致。在陕西,甘肃张掖,武威,河南濮阳等地都有栽培
主要性状
①植物学特征。树姿直立,1年生枝直立,红褐色。幼叶褐红,成熟叶绿色。每花序6~8朵花,花蕾粉红色,花药紫色,雄蕊低于雌蕊。
②果实经济性状。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50g,卵圆形,全面着色,色泽鲜红。果梗较长,萼片宿存或残存。果肉白色,肉质细、酥脆,汁液多,味淡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可滴定酸含量0.25%,品质上等。果实贮藏性和早酥相当。
③物候期。在陕西渭北地区3月上旬花芽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0天左右。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落叶。
④生长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萌芽力强,成枝力较弱。结果早,苗木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高接树第2年零星挂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产稳产,应注意疏花疏果。
⑤适应性。通过在不同区域高接结果调查,适应性强,比较抗旱、抗寒、耐瘠薄,可在北方主要梨产区栽培。
通常3年始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有腋花芽。花序坐果率高,单果重200—250克,大者350克。早酥红梨表现生长茁壮,抗性强,结果早,果实高桩形,个大,成熟早,品格优质。
建园要点
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3或3×4米;早酥红梨虽可自花授粉,但也可按6:1配置授粉树,授粉品种有:酥梨、雪花梨等花期相近品种。
早酥红梨适应性广,除寒地外,全国各省均有栽培,但在山岳薄地、粗砂地,果实常有缺素症,栽培时应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之壮树高产。
树下管理
主要是生长期树盘覆草、松土、锄草,结合晚秋施有机肥深翻松土,以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发芽前、落花后施一次氮肥+复合肥,6月初施复合肥+微量元素。树上管理要结合病虫害防治,整个生长期每隔15-20天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以弥补树体养分,加强树势。灌水的原则是前促后控,结合每次施肥进行,并留意灌封冻水,雨量大的年份应留意排水。留意硼肥使用。
树形修剪
树形可采取双层开心形或纺锤形。双层开心形,主干分枝点高60—70厘米,第1层留3—5个主枝,第2层留2—3个主枝,层间距为70厘米,不留侧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大中小枝组错开排列,树高在2.5米左右;纺锤形,主干分枝点高60厘米,每隔20厘米留一个主枝,主枝呈螺旋式上升,形成下宽上窄树体,形似纺锤,树高2.5米。修剪时,留意开张枝条角度,对斜生长枝缓放,直立长枝从基部向上每隔20厘米左右环刻一圈,延续环刻到梢端,翌年抽生出3—7个中短枝和许多叶丛枝。早酥红梨更新复壮力稍差,要留意少负荷维持壮树,多留截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