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彡豫农优品苗木基地15036432217
槐树是“家”,每次见到槐树,心中都游动着一种回家的感觉。回家就要吃饭,“槐树是饭”,记得幼年家贫,母亲用黄豆面和嫩槐叶做过槐叶渣豆腐,把槐花煮着吃,槐米晒干卖了钱为我交学费,可以说槐树浑身都是宝,应该说,槐树为我家度过艰难岁月是立了功的。而城市里少有槐树,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城市难以栽活槐树,而急功近利的城市似乎也不大喜欢憨厚本份的槐树。没有槐树感觉里就没有了亲情,城市里缺少的似乎就是人情味,看着满街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我感觉很陌生,我想念有槐树的故乡,想念那里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和左邻右舍,想念老家过年时那浓浓的亲情气氛。
槐树是一种受苦的树,文友夏之蝉写道,“因为土地瘠薄,槐树很少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它们瘦瘦的,仿佛在田地里劳作了一辈子的庄稼汉,树身长着暗绿的苔藓,虬曲的树枝就象老农粗糙的大手,硬硬地伸向天空,固执地丈量着日影长、月影短。”这些话令我有些凄然,有些辛酸,让我想起千百年来一直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父老乡亲……。
槐树的生命力强,有千年古槐之称,“枯树开花”、“枯木逢春”,我想说的大多是槐树,因为我亲眼见过在枯死的树干中又生长出新槐的情景。据了解,现存于山西洪洞的古槐是同根孪生出的第三代古槐,现在枝繁叶茂,正茁壮成长,这才是嘉树延年,代代相传,使后人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有的槐树虽长得难看,但我心里却留恋、亲切,是否也应了“儿不嫌母丑”那句话。父亲说:“有槐树的房子人丁就会兴旺”,人栽植树,树荫庇人,这也许是槐树在农村广泛繁衍的一个原因吧,现在,在平邑县的西旺沟村、白马村、凤凰村都还有保留的百年槐树,这些槐树都被乡亲们敬之为“神”,树周身挂满了红绸带,逢年过节,人们自发的前来叩头朝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实,他们自觉不自觉的也是在祭奠这个村庄的先祖们。
每次见到槐树,总想写篇有关槐树的文章,献给槐树,献给千千万万古槐后裔,告诉他们,星转斗移,古槐之民辗转迁徙而至海外者不知有多少,倘若笔者絮叨能使来自洪洞之民共体500年前是一家,推而上之,凡炎黄子孙5000年前均是同胞之义,以时时提醒我们,别忘了根,别忘了祖,走到哪里,都是连着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根,因为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都发生在山西,还有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由此溯源,我们都是古槐后裔,我们都是中国人。
无论工作、生活、学习的环境多么艰难困苦,故乡的槐树都在时时激励着我,我想我要象故乡的槐树那样,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济世利民,为着中华民族这棵大树永远枝青叶茂,繁衍不息,而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深深的扎根于土地的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