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遍地开,满园皆是馥郁香

2012/10/28 10:15:19

温江花木网9月19日,寻访到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一个桂花遍地开,满园皆是馥郁香的小村庄,听村民说村里有个“桂花王”,是远近闻名的桂花大户,他就是故事今日的主人公,富有“桂花王”美誉的孙爱军。


二十多年来刻苦钻研苗木科技,自学成才,先后掌握了桂花扦插育苗、栽培技术,并将之发展成产业,形成规模,获得成功,成为当地致富“土专家”、“小能人”。孙爱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桂花王”,说来也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在孙爱军的家乡——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的桂花冲,那个三面环山,花石遍地,曲径幽深的村庄里,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树——“桂花王”。此树的主干需三人合抱,树高和冠幅直径约有二十五米,如一篷绿色巨伞,立地顶天。绿叶间的金黄色小花好似镶嵌在这块巨大翡翠上的宝石,馥郁芳香又含丝丝甜味,每年产桂花约150公斤,是罕见的“桂花王”,而这棵“桂花王”的主人正是孙爱军。


孙爱军告诉我们,桂花的经济价值相对偏低、用途也不是很广泛,主要用做香料、化妆品、饮料等原材料。每年季节到后,村民就把桂花卖给前来收购的人,但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村民们的收成很不理想。如何将桂花产业做大做强,以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呢?孙爱军在思索着。当年冬天,他经过市场调查,经过研究、取舍,最终确定大力发展桂花的育苗、培植产业。


为了能够培育好桂花苗,孙爱军遍访名师。一位老教授告诉他,要想实现大面积的桂花栽培,就必须实行无性繁殖扦插育苗。他虚心地向老教授请教,并购买了一些有关桂花扦插的书籍进行钻研。1990年春,他在自家的责任地里扦插了二分地10000株桂花苗。1994年春天,他扦插的桂花苗长到0.5米高了,他将这些桂花苗移栽在自家的山上、田间、地里。临近的村民看了都说:“爱军不种庄稼,种桂花,真是胡搞。”孙爱军听到这里,虽然看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大豆咧开了嘴,高粱笑弯了腰,但是他却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其间孙爱军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是看着自己辛勤培植的小树苗,已经长成3米来高的桂花树时,他觉得自己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仅2011年,他的每株桂花树便销售到500至800元,有人为他房前房后的桂花树估价,说他的不动产至少有500万元。自己富裕了,可是乡亲们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孙爱军看到这里便想: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呢?


孙爱军经过调研,摸索出一条适合行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成立桂花合作社。2010年12月20日,由孙爱军牵头,在镇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金寨县工商局批准,出资100万元,成立了“金寨县皖桂王桂花专业合作社”。当年春天,孙爱军带领合作社成员40户,培育扦插桂花苗圃6000平方米,移栽增建苗木基地200亩。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及经营渠道,孙爱军又带领合作社成员于2011年1月10日,申请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这样,合作社拥有了“皖桂王”树木种子类、茶叶食品类两大类商标一个,使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扩大到:桂花苗木、园艺苗木、茶叶种植、生产、销售。对合作社的产品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并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使合作社逐步走上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2012年,在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下,孙爱军组织合作社成员新栽油茶200亩、“桂花王”牌六安瓜片茶叶基地100亩,扦插“桂花王”苗木5亩近100万株,未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合作社成员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就有10户之多,专业合作社年总产值在300万元,初步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在采访中,孙爱军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桂花王保护、桂花育苗基地、万亩造林基地等项目缺少资金扶持,发展困难,有待政府财政、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给予资金和项目扶持,优惠政策倾斜。在技术上,科技力量还比较薄弱,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够,农民技术人员有待升级提高,期望主管部门邀请相关专家教授来合作社开办培训班,向技术人员和农户传授苗木新品种开发与种植等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苗木生产品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