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苗木种植规模壮大

2012/12/18 12:48:34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324国道旁边的福建省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仿佛进入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森林。


   道路两边是高大的苗木,有的被剪枝后长出细小的绿叶,有的被黑幕围栏挡住烈日,根部都是砖头高筑成肥土堆。村民刘阿福说,“这一片就有各种名贵树木25000棵,都是要进入厦门、泉州等城市的,因此要小心地看护。”


   在曾陆三的苗木培育基地,工人们正忙着修剪一棵已放倒的火焰木。曾陆三告诉记者,今天刚好客商来向他买了价值1.28万元的火焰木。他的苗木培育基地有20多亩,主要培植千层金(又名黄金宝树),同时也培育些黄金桂、红花含笑等树种,去年仅黄金宝树销售收入就有50多万元,今年还大量销往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地。


   大树深处有人家,荔枝园旁是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充满着“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田园风光。


   溪坂村村支书翁志敏说,过去这里地少人多,地贫石多,靠“荔枝糊得了嘴却饱不了肚”,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上世纪末,溪坂村党支部发动党员积极创先争优,带领全村村民种植花卉苗木,抓住森林入城机遇,走出了苗木发家的致富路。全村土地面积1.6万亩,种植花卉苗木1万亩,97%的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经营。全村共培育花木营销企业200家,2011年花卉总产值达4.2亿元,出口创汇4500多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7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卉苗木特色村。


   漳州市是我国著名的花卉之乡,但都是满足于家庭观赏,没有经济用途。上世纪90年代,漳浦县举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翁志敏发现,花卉是可以这样赚钱的。他想,花卉有季节性,而苗木是四季的,因此带领全村开始走上苗木为主、花卉为辅的创业之路。


   溪坂村党支部组织20多名党员作为“先遣兵”,勤学技术,勇闯市场,率先试种花卉苗木。


   一是学技术。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搜集了大量的花卉苗木培育知识和防治病虫害技术书,补上种植花卉苗木的专业课。党员曾陆三利用自己在部队做过园艺造型设计的优势,当起了“田秀才”,还成为了《》、《中国花卉园艺》的特约记者。二是借经验。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广东陈村、浙江长兴一带花卉市场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学习当地先进的经营理念,从当地的农户了解到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定位,算好明白账,做到心中有数,坚定了种植花卉苗木的信心。三是找市场。在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信息匮乏的情况下,主动外出寻找客户,与城里的花木场签订预售合同,做到未出成品先有订单,解决了销路的问题。1995年到1999年间,第一批党员共种植花卉苗木600多亩,人均收入近万元,获得了比种植水稻高出数倍的经济效益。


   党员闯出了路,党支部及时建立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在溪坂村掀起了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热潮,实现了“带一批、富一片”。曾陆三等通过免费借予幼苗,帮忙筹资购买肥料、统一收购成品等订单合作的方式帮带困难户赵建东。现在小赵种植地被植物4亩多,年收入有十几万元。


   2005年,花卉苗木种植规模壮大后,溪坂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种植大户及时转变思路,从管理、营销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推动溪坂村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管理规范化。成立漳浦县官浔镇紫溪花卉专业合作社,实现劳资统一采购、产品统一标准、市场信息共享互通、产品和基地集体认证的目标。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统筹规范,溪坂村已形成棕榈科、洋兰、榕树、冠叶植物、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绿化苗木等六大类花卉产业,形成花卉生产、销售一体化格局,整体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二是推进营销网络化。为解决部分花农信息不灵的问题,专门设立了党员网络信息维护组,帮助种植户做好营销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搭起了新的销售平台。目前,全村大多数花木企业建起了花卉销售网站,每年通过网站实现的交易额达3200多万元。三是推进技术共享化。组织种植户到园林企业、农业高校进行参观学习,并邀请专家到村进行技术培训,切实加快溪坂村花卉产业的技术革新,实现科技兴农。近三年,溪坂村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18场,组织外出考察学习132人次。


   官浔镇党委书记许志刚说,通过多年努力,溪坂村已建设成为“生产产业化、营销网络化、农村城镇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成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党建创先争优的示范点,成为闻名的现代村庄、绿色村庄、幸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