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八老”种树记——山头要有树 农民才会富

2012/6/24 12:06:57

3月22日,“陆良八老”重回花木山林场。从左至右依次为:王云方、王家德、王家云、王小苗、王长取、王德应、王家寿、王开和。 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他们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大树染绿了座座荒凉的山头,也让他们两鬓如霜。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 上世纪80年代初,8位正值壮年的汉子带头上山种树,此后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守护山林的重任,一晃31年。风里来、雨里去,原本乱石嶙峋的荒山披上了新绿,当年的壮年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他们是:87岁的王家云、84岁的王云方、82岁的王开和、78岁的王德应和王家寿、77岁的王家德、75岁的王长取、73岁的王小苗。 冬春挖塘,雨季栽树,为抢时间,8个人常常住在山上。“杂木砍下来搭个棚子,找些枝枝叶叶垫着,管它地上湿不湿,就这么睡了。”王家寿说,实在太冷了,他们就挤在一起取暖,第二天起来时,全身都是冰碴碴。 78岁的王家寿还记得,30多年前,花木山林场所在的山区被当地村民唤作“石渣子”、“光头山”。“山上没树,挡不住风,山脚下种个玉米都不会结苞子。一场雨下来,啥都冲光了。” “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时任龙海公社树搭棚村民兵营长的王小苗曾带人到山上打靶,却连一棵可以充当靶子的树都找不到。望着这一大片荒凉的石疙瘩,想起山脚下辛苦讨生活的乡亲,他萌生了植树造林的想法。1980年3月,时年41岁的王小苗带领7个壮汉上了山。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只“拦路虎”,是如何在漫山遍野的乱石缝中挖出塘子(树坑)来。 由于“八老”目前的生活条件都不算宽裕,陆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决定,组织县里12家省级文明单位对“八老”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陆良县人民医院也将为他们开通免费就医的绿色通道,并免去8位老人在该院就医的所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