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经营方式要有自己特色品种

2013/10/7 10:48:42

 小而全、小而杂的生产苗木方式,这条路子我们不可能躲过,要尊重这个客观现实。因为我们起步,几乎就是从一家一户起步的。起步,按说本小、经济基础薄弱,应该能搞的品种不多,三五个足以。
 
  我们喜欢多,究其原因,我想,这与我们“多子多孙多福气”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总觉得这个卖不出去还有那个顶着,孩子多了不愁,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种苗木经营方式,在改革开放、花木生产发展初期是可行的。品种多了,好互相调剂,有利于销售,有利于发展。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在变了。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讲究品质、讲究文化艺术品味的时代,或者说,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精细的时代。汉白玉石狮因此,近些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总是强调,发展方式一定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转移。
 
  因为,我们的苗圃,在规模小、品种杂的情况下,不可能摆脱粗放型经营。每个品种,在水、土、肥、光、温、风上,还有病虫害防治上,要求都不尽相同,而你却人为地把它们统统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植株长得好,那真是见了鬼了。什么标准化,优质化,精细化,规模化都是零。
 
  没有这些,在苗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苗子质量不高,你怎么可能容易出手?又怎么可能卖上好价钱?还有,一个品种规模小,你怎么适应如今红豆树园林绿化大工程的需要?
 
  我看,品种太杂了,没什么特色,即使大家绑在一块,成立合作社闯市场都难。
 
  反之,品种有特色的花木之乡就大不相同。比如,我了解的山东李营,他们的特色品种是法桐。全镇三万多亩地,数百家苗圃,几乎种植的都是法桐。同样是卖法桐,售价总是比别的地方高出15%左右。
 
  为什么?现在绿化一条路,种植法桐,要上几千棵,很容易采购得到,而且质量好,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价格上贵一点,自然也是毛毛雨,很容易接受的。
 
  还有,当苗木市场处于牛市的时候,小而杂的栾树苗圃,日子还会好过一点儿,但一旦苗木处于低谷的时候,就难了。受冲击比较大的,肯定是这些苗圃。市场起起落落,又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好改变。
 
  在我们的苗木基地,一应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种,脚跟才站得稳,碗里的饭才会吃得香。
 
    此次会议,由于是在城市园林绿化迅速崛起的大同市举办,参会的人员很多,有近400人之多,都觉得是个商机。偌大的会议室,坐的满满当当。参会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不仅有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苗木企业,还有山东、江苏华东地区的企业参加。
 
  因为实事求是地说,参会者,有特色的苗木基地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像开小杂货铺似地,什么苗木品种都有。几十亩地,最多一二百亩地,香花槐乔木、灌木的不少于三四十种,甚至有五六十种。这些参展企业,虽说是地区性的,但基本反映了我国苗木企业的现状。
 
这种现状表明,我国的苗木生产,尽管已经有了一些产品特色鲜明的苗木之乡和苗木企业,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走出“小而全、小而杂”的小生产的圈子。专业化生产,我们报纸喊了十几年了,我在各地演讲时也讲了很多次,很多年,但这条路仍任重道远。“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用孙中山的话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