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苗木发展成为优势产业

2013/5/20 9:08:27

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两旁矗立着高耸挺拔的电杆;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周边种植着茁壮成长的苗木。这里是浙江余杭的一个美丽乡村,它有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叫“花园村”。花园村是余杭供电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示范村,笔者四年前去过,今年5月初,时隔四年,她又一次来到花园村,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俗话说‘无电不兴,无企不富’,我们村可是‘有电兴,有绿富’啊。”花园村村委书记陈永根见到笔者一脸兴奋地拉开了话匣子,“2007-2008年,余杭供电局帮助我们村进行了新农村电气化改造,随后两年又在我村率先开展了‘村镇电力共建’.这些年,电力发展给花园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绿化覆盖面积高达95%,成了风景如画的绿色家园。”花园村村民的致富路和电力服务三农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村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七八年前刚开始用电时,一个生产队合用一块总表,几个队合用一台变压器,电总是不够用,用不上电,自然谈不上用的好电。“你瞧,我们种植的苗木,不光销售到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我们村自销的,用来美化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陈书记自豪的说。现在正是生机勃勃的立夏之季,走在花园村的乡村小道上,满眼绿色。不少农户的家门口便是大片整齐种植的苗木。


陈永根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村民就开始种植花草苗木,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优势产业。自2003年5村合并取名花园村后,现有村民小组33个,农户1272户,常住人口4128人。截至今年,花园村苗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亩以上,人均收入近20000元。


这些年电力给村民带来的好处,村民马法年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他说以前的农业排灌无人管理,设施陈旧、老化,不仅电线细而且是裸露的,起风时被雨水打湿的树技碰到电线就跳闸,三天两头断电。所以往年一到黄霉天,由于排灌用电无保障,苗木地里的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大片苗木死亡。花园村的几乎全部村民都是依靠种植苗木为生,每亩地年收入起码五万元,若苗木死了,收入将大受影响。从2009年起,余杭供电局和仁和花园村村委联手实施村镇电力共建后,对地头农灌线进行全面改造。尽管今年上半年雨水不断,由于电力有保障,再也没有出现苗木死亡的现象。


现在的花园村,家家户户起了新楼房。一到晚上,整个村灯火通明。村民家中电器设备样样齐全,连空调都安装了三四台。这个普通的花园村,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成了电力助推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