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致富经

2013/6/21 11:36:36

婺城区首家家庭农场通过“个转企”


  婺城区首家通过“个转企”模式升级设立的家庭农场——金华市莹磊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手续,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从小打小闹的“夫妻店”起步,到如今的“家庭农场”,何建生和倪群英夫妻俩经历了坎坷的创业之路,近日,记者联系上了妻子倪群英,听她讲述创业故事。


  难舍茶花情节


  “人们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只猴子满山跑’,我就是那满山跑的。”倪群英丰趣地打开了话匣,她的心中,有一个让她又爱又敬又佩服的人,就是她的丈夫,何建生。


  罗店镇后溪河村自南宋开始种植茶花,是闻名全国的茶花村,也是何建生的出生之地。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兄妹三人,感情一直很好,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将读书的机会让给学习成绩较好的弟弟。


  从小在茶花之乡长大,何建生对茶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想种茶花!但这个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传统本分的父亲的反对,他认为种苗木是“没有花头经”的,农民就应该本本分分地种些粮食蔬菜。得不到家里的支持,何建生就想着法子从苗木种植户进苗,再转手拿来卖,从中赚取一些差价。


  1991年,何建生和倪群英结为夫妇,成家后的夫妻俩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终于可以自己种苗木了。“当时所有的家当只够买小部分苗,为了结婚还背了一万多元的外债,我们还是做苗木中介的生意,赚了钱就买苗种上,积攒了一些钱后再买一批,就这样一点点地扩充,从少到多,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填满了一亩多地。”倪群英回忆道。


  每次何建生出差回来,第一件事不是回家看妻儿,而是先到苗木园去转一圈,倪群英说:“那时候的苗木市场波动很大,与我们同一批种苗木创业的好朋友一个个都转行了,坚持下来的只剩下我们。”虽然创业过程很辛苦,但在夫妻俩的坚持下,莹磊苗木场这家“夫妻店”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扩大着事业版图。


  绝处逢生


  1995年,正值苗木市场低迷期,何建生和倪群英的苗木生意也惨淡经营,不过,有一天,一位来家里看货的嘉兴客户却定了两万多元货款的苗木,这可把他们给兴奋坏了。但等他们把货备好运过去时,客户人却消失了。


  “这么多货可怎么办?”倪群英急得团团转,何建生拍拍妻子的肩膀,“不慌!我们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就把货卸在路边,当街叫卖,我就不信卖不掉!”“这能行吗?”倪群英半信半疑地与丈夫把苗木卸下后就真的当街吆喝了起来,白天推销,晚上就铺个席子睡在苗木边,“本以为这是没办法才出的下策,没想到效果不错。”一个星期,两万多元的苗木销售一空,还比当初下的订单钱多赚了几千元。


  看着手里的钱,何建生灵光一现:“这何尝不是一个机遇,是一个新的苗木销售渠道。”回家后,夫妻俩立马从其他苗木种植户那进了货,装上车再次出发“睡马路”。 “吃饭、睡觉什么的都好对付,最难解决的是水的问题。”这个“水”不是他们喝的饮用水,而是用来浇花的水,“如果是夏天,一车的花苗基本上没几个小时就要浇水。”时间久了,夫妻俩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也掌握了一些窍门,每次出去都把卸货地点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菜市场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人多,水也好解决。”看到倪群英和何建生夫妻俩新路子赚了钱,村子里的苗木种植户也学着样子装上苗木,当起了“流动摊主”。


  “老何常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把心态放平,就能绝地逢生。”跟何建生长期合作的一个客户的驾驶员,曾经想辞职跟着何建生种苗木,跟老板商量,老板就说了一句话:“你什么都不用跟老何学,只要把老何的为人处事学会了,你做什么都能发财。”


  何建生和倪群英的苗木生意起步慢却很稳,大部分客户只要跟他们合作了一次,就会一直合作下去,全凭着何建生坚持的两个字——诚信。在通讯设备未发达的年代,家里没配电话,连BB机都没有,订货发货都是靠着口头协议。一年冬天,一个客户来到家里来订货,按15元一株的价格订了一批茶花,夫妻俩算了一笔帐,当时按12元的茶花进价,除去每株1元的运费,每株还能赚2元的差价。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约定发货的时间到了,茶花的进价却已经涨到了30元一株,还要自贴运费,算下来每株“自掏腰包”至少19元。倪群英打了退堂鼓,“老何,要不我们这单生意就别做了吧!”何建生可不干,“这怎么行,定金都收了,我们可不能做没有诚信的人,就算贴钱也要做!”夫妻俩开始着手备货,何建生拿个喷漆瓶给挑好的苗木上做标记,倪群英就跟在身后记录,“我一边记,一边劝,可他还是很坚决,一定要做这单生意。”最终,按照约定,夫妻俩把货送到了客户手中,客户被他们的诚信态度所感动,不但补上了差价,还多加了钱,成了长期合作伙伴。


  “个转企”遇新机


  凭着“诚信”二字走天下,何建生和倪群英的苗木生意越做越大,资金、人脉、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夫妻俩就开始着手从花卉盆景开始往景观苗木发展,目前已有种植场地约700亩,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有苗木种植员工100余人。


  在转型升级前,何建生和倪群英的苗木场只是一家从事苗木种植、销售的个体苗木场,“因为受信贷门槛限制,一直以来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且因为是个体工商户,客户在业务对接过程中往往会有不信任感,自己承接大订单比较困难。”夫妻俩的事业一度停滞不前,“我们的一致想法就是要扩大规模,开办企业法人性质的家庭农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个转企”后,夫妻俩分工明确,何建生负责在外找客源,倪群英就在家负责照看苗场,“如果能够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企业就能够承接以前不能接、不敢接的订单,今年销售额就有望达到1亿元甚至2亿元。”


  “莹磊”两字取自倪群英两个孩子的姓名末字,升级为“家庭农场”还有她的一番心思。“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12岁的儿子有一次拿着一根茅草,兴致勃勃地问我:‘妈妈,这是不是水稻?’。”倪群英的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我们是农民的后代,可我们的孩子连茅草和水稻都分不清楚,真的觉得很失败。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这些口号宣传都是孩子从书本上学来的,没有亲身感受,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意义不大。”


  现在,何建生和倪群英的共同心愿就是将“家庭农场”发展成一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园,能供市民们采摘四季水果,“我们打算开发一些土地,用‘认领种养’的模式,让城市的孩子来种,以自己的微薄力量,给孩子创造一个接近大自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