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苗木产业的致富经

2013/8/25 10:16:22

 广河县林业部门组织力量为苗木实施虫害防治工作。近年来,该县多方面筹资2000多万元,着力构筑黄河上游绿色屏障,对县城10个山头5000亩面山进行上水绿化,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本报通讯员麻红梅


  国有苗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过去,我省的林业育苗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国有苗圃,仅满足国家绿化任务需要,没有产生额外的收入。


  以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的前身临夏州太子山林业总场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育苗时,苗圃仅有20多亩地。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解决育林护林与职工生活困难的矛盾,保护区利用多年积累的育苗技术,发展起了苗木产业。如今,保护区年育苗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吴永强是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以前一家人的收入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04年,在保护区管理局的带动下,吴永强从亲戚处借了1万多元钱,在自家地里栽植了6亩多云杉苗木。2008年,他第一次销售出苗木1万株,收入6万元,还清所有借款。2010年,他第二次销售苗木1万株,收入9万元。就这样,他用循环滚动的模式发展苗木,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0多万元。


  现在,依靠苗木致富的吴永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我家还有7亩多云杉,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还会卖上一个好价钱,育苗算是走对了路。”


  国有苗圃的育苗优势,自然在无形中带动了周边县区的苗木产业发展。在太子山保护区苗木产业发展之初,太子山保护区与临近的莲花山保护区、洮河林业局的育苗技术经验,几乎在同一时间汇集到了最近的“林缘县”——康乐,当地许多从事苗木贩运的经纪人开始与林业职工一起育苗。


  康乐县城郊段家坪村村民田仲仓,过去做的是为太子山保护区外销苗木提供包装的小生意。2000年,看准市场行情的田仲仓种起了云杉,从刚开始的20亩到现在的190亩,田仲仓每年的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全省国有苗圃坚持以育苗为主,积极开展良种繁育,苗木远销北京、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市。康乐县夏家寨苗圃、张掖市甘州区新墩苗圃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0万元和1000万元以上,庆阳子午岭林区育苗面积达到1.5万亩,每年苗木销售收入达600万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了大量周边群众育苗增收。


  据统计,全省育苗面积由2008年的15万亩上升到2013年上半年的26.11万亩。而在国有苗圃的带动下,全省集体、企业、个体育苗面积已达到22万亩,占总育苗面积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