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苗木产业 新型富民“绿色银行”

2013/8/26 8:36:23

  过去,我省的林业育苗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国有苗圃,仅满足国家绿化任务需要,没有产生额外的收入。
  以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的前身临夏州太子山林业总场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育苗时,苗圃仅有20多亩地。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解决育林护林与职工生活困难的矛盾,保护区利用多年积累的育苗技术,发展起了苗木产业。如今,保护区年育苗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吴永强是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以前一家人的收入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04年,在保护区管理局的带动下,吴永强从亲戚处借了1万多元钱,在自家地里栽植了6亩多云杉苗木。2008年,他第一次销售出苗木1万株,收入6万元,还清所有借款。2010年,他第二次销售苗木1万株,收入9万元。就这样,他用循环滚动的模式发展苗木,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0多万元。
  现在,依靠苗木致富的吴永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我家还有7亩多云杉,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还会卖上一个好价钱,育苗算是走对了路。”
  国有苗圃的育苗优势,自然在无形中带动了周边县区的苗木产业发展。在太子山保护区苗木产业发展之初,太子山保护区与临近的莲花山保护区、洮河林业局的育苗技术经验,几乎在同一时间汇集到了最近的“林缘县”——康乐,当地许多从事苗木贩运的经纪人开始与林业职工一起育苗。
  康乐县城郊段家坪村村民田仲仓,过去做的是为太子山保护区外销苗木提供包装的小生意。2000年,看准市场行情的田仲仓种起了云杉,从刚开始的20亩到现在的190亩,田仲仓每年的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全省国有苗圃坚持以育苗为主,积极开展良种繁育,苗木远销北京、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市。康乐县夏家寨苗圃、张掖市甘州区新墩苗圃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0万元和1000万元以上,庆阳子午岭林区育苗面积达到1.5万亩,每年苗木销售收入达600万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了大量周边群众育苗增收。
  据统计,全省育苗面积由2008年的15万亩上升到2013年上半年的26.11万亩。而在国有苗圃的带动下,全省集体、企业、个体育苗面积已达到22万亩,占总育苗面积的82%。政府扶持为产业发展添油加力
  苗木产业在我省方兴未艾,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扶持、规范管理、便民服务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场圃、联营合作、个体、公司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多元化投资的种苗产业发展格局。
  康乐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拿出300万元资金奖励育苗户,并发放育苗贷款2100万元,调动民间资金2.6亿元投入育苗。鸣鹿乡郭家庄村村支书马世全说:“起初在村上动员发展苗木产业时,许多村民说什么都不干,担心地里没了收成。后来还是县上的奖励政策,让村民们彻底放下了负担,育起了云杉苗。”
  近年来,临洮县苗木产业发展迅速,全县育苗面积达到2.7万亩。为了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苗木产业建设,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县采取“企业+农户”、“企业+基地”的模式,由企业出资金、技术,农户出土地、劳力,收益由企业和农户双方约定分红。
  去年,经临洮县政府协调,新添镇机场村的81户群众与森源苗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一份苗木种植合同。由公司负责给每户担保惠农贷款50万元种植云杉,每户7亩,3年后公司收回苗木并向每户分红30万元,公司负责还贷及发放每户每月1000元的田间管理费。
  机场村村民张希来说:“贷款由公司担保,我们种植户不担任何风险,每月还能领到1000元的管理费。今年雨多,种下去的云杉长势很好,我们就等着到第三年拿30万元了,这可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乡亲们做的一件大好事呀。”
  去年,森源公司的董事长边国胜在临洮县“能人进班子”行动中当选为机场村村支书,他说:“公司之所以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担保,还是由于近几年苗木市场发展得好,政府的扶持力度大。这样的合作形式既能做大做强苗木产业,还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一举两得。”
  在临洮八里铺王家磨村,村支书苟永胜同样是政府“扶持”的一位“能人”。去年,苟永胜的公司在村里流转出1760亩土地发展苗木产业,带领乡亲们致富。
  8月14日,记者在王家磨村二社的育苗园见到村民曹淑桂时,她正在一块育有国槐苗的地里除草。“家里的4亩地都租给公司了,在这里打工很轻松,每天能挣70多元。”曹淑桂笑着说,“加上每年4000多元的土地租赁费,收入比以前种大田好多了。”
  协会、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在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先锋村,村里部分农户育苗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长期以来,几户育苗户既不懂技术,也不了解市场,要么地里的苗子成片成片死亡,要么育成的苗子卖不出去只能当柴烧。
  2011年6月,伴随着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先锋村原有的育苗协会也重组为合作社,合作社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工作,加强技术培训,社员个个掌握苗木嫁接、扦插、栽植、苗圃管理等技术,成为育苗的行家里手。合作社使先锋村的苗木销售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合作社年均盈利4.8万元,社员年均苗木收入2万元以上。
  村民师秀兰说:“这两年树苗卖上了好价钱,多亏专业合作社帮了大忙。现在再也不为卖树苗犯愁了,我只管种,把树种好、管理好,销售就交给合作社了。”
  康乐县许多地方的苗木由协会和合作社统一组织引进、种植和销售,苗木质量有保证,价格也比其他销售渠道的高,企业和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一些育苗基地周边群众自发成立专业栽植队,开展苗木的移植、施肥、喷药等有偿服务。全县每年有5400多人常年在育苗基地务工,创收1080万元。
  庆阳市和定西市积极引导林木种苗专业合作社组建,尤其是在政策引导和资质申请方面提供便捷快速服务,鼓励农民走合作社发展的路子。截至目前,两市分别组建林木种苗专业合作社53个和25个。
  随着种苗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个体育苗户的增加,全省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织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民育苗合作社、育苗协会已发展到3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