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息整理发布,保持苗木市场健康发展

2009/6/23 7:28:39

“一棵白菜钱能买一斤猪肉”,由于价格较高峰时大跌50%左右,猪肉和养猪行业成为最近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猪肉一样,很多苗木品种的价格也是暴涨暴跌,犹如中国的股市。为此,业内还有人根据过去多年的价格资料,做出了“K线图”,以图预测未来的苗价。但是,由于基础信息的缺失,苗木价格预测目前还很不靠谱。做好基础信息的整理发布,应是保持苗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

  由于供求关系经常变动,苗木价格也作相应波动,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信号对生产和需求起着调节作用。但如果苗木价格波动过大,往往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破坏,给农户造成惨重损失。像雪松、北海道黄杨、杜英等,几年间价格腰斩一半甚至九成以上。很多农户忍痛砍掉辛辛苦苦种植的苗木,既赔了钱,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这种事情在苗木行业几乎每年每月都在上演。


  造成苗木价格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没有充足、准确的信息,无法根据未来供需状况确定种植计划。苗木生产周期较长,少则半年,多则三五年,苗木能不能卖掉,赚不赚钱,往往在种植时就已有定论。在考虑种什么树种时,生产者一般是按照前一段和当前的价格来作决定,卖得好的、获利高的品种常常种得较多。但当苗木上市时,往往发现产品已是供大于求,不得不忍痛甩卖。接下来,多数生产者又会根据市场情况,减少滞销产品的生产,这又会造成一个种植周期后此类苗木产品的短缺。


  有少数生产者看到依据当前价格信息确定生产计划存在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反向操作,类似于股市投资中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种反向操作,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毕竟不是依据真实、全面的供需数据作判断,是靠“蒙”,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与很多其他农产品一样,基础信息工作好说不好做。原因有二,一是生产分散,信息收集成本高、难度大。像黄杨等常用的一些花灌木,从事生产的苗圃成千上万,分布区域广,生产中的变数也大,收集全面准确的生产信息难上加难;二是生产规模普遍很小,生产者素质参差不齐,对信息的利用习惯没有养成,信息即便能收集上来,也往往不能被采信和利用。


  目前,我国的苗木生产已有相当规模,甚至有些产能过剩,加之苗木品种多,种植苗木能否盈利、能有多高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得的信息的质量。所以,做好基础信息工作是各地苗乡政府机构和各级协会对苗农最切实的帮助,同时也可解决业内长期存在的供需脱节问题。


  现在各级苗木行业组织在日益健全,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苗木行业的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依托于各级协会组织,做基础的信息调查、统计、分析、预测工作并非不可能,关键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性行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基础信息对于苗木行业的重要意义,下决心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