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产业需直面灾后连锁反应

2008/3/7 16:13:10

百年一遇的雪灾没有对苗木产业手下留情,冰雪过后,是多省区苗乡的一片荒凉。眼下,随着灾情逐步缓解,市场环境的复杂程度却逐渐显露。有预测认为,灾害的持续性将带给产业一连串的不适反应,产品供应不足、市场需求缺口增大、苗木价格波动,这些灾后市场的敏感点可能在全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存在,不少环节需要积极应对才能保障苗木的供给。
  灾区苗木元气大伤2月19日,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称,本次雨雪冰冻灾害使1781个国有林场、1200个苗圃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73亿元。而在各绿化苗木主产区,不但常绿乔木、灌木冻害严重,生产设施的损毁使得温棚中的小苗也未能幸免。
  根据记者的调查,安徽肥西香樟、杜英受灾面积达90%,罗汉松、蜀桧等树种由于枝叶承受面积大,折断现象较为普遍。重灾区湖南长沙、浏阳、郴州三大产地的杜鹃、红花檵木小苗损失过半。湖北、贵州、广西等产区的广玉兰、含笑、合欢等苗木现状也不容乐观。在我国主要的苗木产区中,除山东、河南、河北以及东北三省外,大部分产地都属重灾区,这些产区恢复元气的时间表,目前还难以确定,灾害的破坏性让生产首先陷入被动。
  保障供应需提前应对
  目前,各地生产者正在想方设法积极自救,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宣传推广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但这些只能起到降低损失的作用。大面积冻伤和死亡所致的苗木质量、数量损失已不可挽回,随着春季用苗旺季的临近,各地需要做好应对苗木缺口的准备。
  许多企业表示,对于大量冻伤的苗木,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保障其继续生长,但这些苗木的质量已经大大下降。小灌木生产周期虽短,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大规格的全冠乔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有关专家分析,即便是及时、高效的恢复性救治,也很难标本兼治。
  灾害所致的后续影响给业内企业提出了要求,为满足需求,用苗单位需要提前发布需求信息,提早进行跨产区的苗木组织、采购工作。特别是湖南、浙江、江西等地的苗木生产者需要及早做好解决苗圃用苗缺口的准备,可以考虑从河南、山东等产区调运苗木。
  新工程及补栽苗缺口大
  由于雪灾袭击的不仅是生产一线,城市绿地、森林、景区等处的苗木受损的程度与苗圃也不相上下。雪灾密集发生使得长江流域苗木供需瞬间大变。苗圃苗、园林苗、造林苗的同期受灾使即将到来的市场需求一时难以填补。
  苗木需求旺季来临后,不仅新开工园林工程需要大量调苗,苗圃重新投入生产的苗木需求量也相当大。更为严峻的是,冰雪融化后,城市园林的苗木补栽又将再次撕开苗木供应的缺口,这些连锁反应加大了华中、华南以及华东的苗木供应吃紧。而在更远的东北、内蒙古地区,受苗木适应性限制,不可能对这一缺口进行补充。对于小苗用量较大的造林工程,有可能需要林业部门出面协调,采取跨省区调拨以满足需求。对于苗木供应过于紧张的树种,园林部门有可能要采取替换或降低应用标准。
  苗木价格可能出现普涨
  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在前往灾区调研后也表示,雪灾导致的森林破坏将使苗木需求量大增,仅湖南省今春就急需生产用树苗15亿株,如此大的供应缺口足以支持价格上涨预期。
  各产区的生产者分析后认为,色块类小苗今年春天价格波动将十分明显。由于植物材料选择具有不可替代性,应用量较大的红花檵木、杜鹃、黄杨、女贞等苗木价格会有明显上涨。树形折损让本来就存在缺口的工程苗木更加紧张,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扬已成定局。而小丑火棘、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新优绿化小苗,在下一生产周期完成之前,市场价格也将会有明显的上升。保守估计,灾害会使几大产区的苗木价格普涨20%至30%,苗木市场的灾后反应将首先在价格方面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