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业步出谷底 三大瓶颈待破解

2007/12/11 12:23:00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苗木产业跌入了一个低谷,苗木价格大幅下滑,部分品种积压严重。要尽快走出低谷,必须着力破解眼下苗木产业存在的个主要问题。
  第一,苗木产品呈结构性过剩。这表现在3个方面:过剩与紧缺相互交织;全局需求与区域性过剩相互掩饰;品种数量过剩与品质缺陷相互矛盾。由于苗木生产跟风严重,部分产品生产数量太大,市场难以消化,加上市场信息不畅,有可能出现上海需要的苗木在湖南反而卖不出去的现象。另外,当前绿化市场对苗木质量要求提高,苗木质量差的没市场,质量高的又买不着。
  第二,苗木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公开、公正的环境。这点在苗木交易环节上表现比较突出。苗木交易中,对于中间商在买卖过程中到底赚了多少钱,买卖双方是不知道的。而在苗木产业成熟的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是比较统一的,各个环节能分到相对合理的利润。不透明的苗木交易价格对产业发展危害很大。
  第三,科技水平不高,最明显的是品种引进、消化、吸收跟不上,苗木生产缺乏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技术急需提高。现在,不少苗圃有很多从山上移栽下来的大树,但很难直接用在绿化工程上,这与国外用园艺种培养的高质量产品形成了很大反差。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指导苗木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基础性工作,不规范的生产导致在一家苗圃里很难买到足够数量、规格一致的苗木。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苗木需求数量与现在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另外,随着苗木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城市依赖外来苗木的格局将被打破,苗木品种将发生倾斜。比如目前长三角一带,城市绿化中常绿树种用的很多,今后观花、观叶、观型的落叶树种用量将递增。在此基础上,苗木业将发生三大变化:品种由单一向多样发展、苗木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苗圃从繁杂性向专业性发展。这就要求各个苗圃应该在不断完善市场化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专业化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