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种果树设施园艺富农家

2008/6/15 8:54:43

    午后,40岁的叶兰刚给大棚中的李子树浇完水,裤脚可见斑斑泥渍。


    叶兰是永宁县胜利乡胜利村三组的村民,有两个女儿,丈夫长年在外面当瓦工,由她一人照料家里的8亩庄稼和果树。如今,尽管叶兰还在干着同样的农活,身份却发生了变化。2006年,她将自家8亩地,交给了小任果业公司,然后在公司当了一名农民工。促使叶兰作出这一决定的是一笔明白账:“以前在8亩地上种麦子、种果树,外带在果树下栽草莓,忙活一年,纯收入也就6000多元。如今把土地交给公司经营,每亩一年可得租金550元,8亩就是4000多元;自己再到公司打工,一天30元,一年又是1万多元;负责管理的大棚赚了钱,年底还有分红,比自己干强多了。”“你和丈夫现在谁挣得多?”叶兰侧头想了想,笑着说:“他的工作不太稳定,算下来还是我多些。”



    叶兰打工的小任果业公司,总经理叫任爱民。当记者来到任爱民的办公室时,书桌上摆放着前一天他刚刚领回的银川市十大杰出青年的奖牌。36岁的任爱民是陕西吴堡人,20年前从老家揣着1000块钱到银川找“营生”。他用这点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和一些水果,当起了街头果贩。冬去春来,小任把生意越做越大,成了银川的“果蔬大王”,去年果品、蔬菜销售量达6000多万公斤,收入1.15亿元,净利润500多万元。


    事业做大了,小任的目标也更高了,他计划向生产领域进军,为自己的果蔬销售提供后方基地,同时带动永宁乡亲共同致富。正在这时,永宁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设施园艺的决定并制定了鼓励政策,于是任爱民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小任果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共租用农田1300亩,修建各种大棚350栋,主要从事水果蔬菜的种植、收购、储藏、运输、销售及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园区除了雇佣了500多名像叶兰这样的农民工外,还通过收购产品,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农民发展设施园艺,增加了收入。


    在小任果业的一间塑料大棚里,来自辽宁的果树专家侯昌义正和农民一起疏果。他直起身告诉记者,永宁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发展设施园艺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蔬果产出率高,品质也有保证。


    随着侯昌义的指点,记者看到这间半冷式温棚里的设施还真不少:大棚顶上覆盖着厚厚的草帘,可以用自动卷帘机随时收放,以调节棚内光照强度;大棚上方有几十个放风口,用以控制棚内的湿度和热度;隐藏在地下的地灌水管,可以随时为作物补充水分,单位产出的耗水量比传统漫灌方式要低70%。如今,小任果业的农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等到大棚种植的果树进入盛果期后,一年销售额可达4000多万元。


    永宁县农牧局副局长刘登彪告诉记者,永宁县共有40多万亩耕地,到去年底,全县已建成设施园艺2.2万亩,大棚22万间。永宁县15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4193元,同比增长14%。其中,农民从设施园艺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880元,核心区农民达到1600元。正是看到了设施园艺的增收潜力,今年,永宁县计划新发展设施园艺2万亩,再建成2000亩以上园区5个,千亩园区10个。到“十一五”末,全县设施园艺产业总面积将达到10万亩、100万间,预计届时年产优质水果2亿公斤,年产值15亿元。


    在永宁,像小任果业这样从流通业转向设施园艺的企业已有11家,它们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把企业和所联系的农户生产的各种优质农产品顺利推向了市场。更多分散经营的农户,也组织起各种专业协会,建立销售网络,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


    在永宁县县长李建军看来,发展设施园艺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实际是在基地化种植的基础上,将工业化的理念融入农业之中。作为生产者,农民必须心中想着消费者和市场,必须掌握先进技术,要围绕特色培育竞争力。做到了这些,永宁的设施园艺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发展特色设施园艺的同时,永宁县还围绕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特色工业产业做文章。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16.6%;人均GDP达到16098元,增长21.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5亿元,增长60.2%。


    5月8日,首届宁夏设施园艺节在永宁举行。永宁县委书记夏夕云对记者说,今后永宁将继续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速设施园艺的推广,推动农民增收,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