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被拒自主创业成“花王”种花带动全村致富

2008/6/20 23:08:20

从化江浦镇锦二村的村民都喜欢称潘翠玲为“花玲”。“我1986年中学毕业,本想进工厂打工,却因为文化低,很多工厂都不要我。”“花玲”很直爽。打工不成,天生爱花的“花玲”干脆留在家中专职养花。
一开始,“花玲”走的是最简单的经济线:种出来、卖出去。每天凌晨3时起床,骑车赶到从化摆摊卖花,下午六时就要全部卖完,回家再伺候花草。每天能赚到十几块钱就已经很开心了。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1989年,潘翠玲在从化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花店。十年之后,她才注册登记园林公司,把花店开到了香港。
一个农民能注册自己的公司,“花玲”说这些原来连想都不敢想。2001年,她开始种植玫瑰。种花让她交了昂贵的“学费”:2001年,“花玲”引进了一批百合,一亩地的种子就花了十几万元。但因为没有栽种经验,百合的质量很差,花厂一下子陷入困境。
吸取教训后第二年,“花玲”马上确定花厂定位为以发展玫瑰为主,结果一年就种出500亩玫瑰,当年纯收益就达300万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现在,“花玲”的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她种的花销往大陆各地、香港、东南亚。
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的600多户农户种植花卉多达3000多亩。广州市更是在从化市城郊街确立了“广州市从化万亩鲜切花生产示范园区”,不仅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并积极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
“现在科研所、华农等高校都直接在我们园区设置服务点,无论是新品种的研制还是病虫害的防治都可以直接找他们请教,解决我们很大难题。”“花玲”说,现在农民们最缺的就是懂技术的人。为此,他们不仅开高薪,留人才,而且还经常自己包车到广州各地去参观、学习养花知识。
锦二村桃花协会会长邓永光告诉记者,1997年没搞花卉生产前,全村人均年收入才2100余元。近几年来,锦二村400多户大部分从事花卉生产,年收入增加到5230元。
“现在村里面还组织我们,准备下一步搞一些青少年科普基地,发展假日旅游等等。”“花玲”笑着说,“这五年是我发展最快的五年”。
2006年,她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是广州首位被评上此称号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