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成规模 精品工程见成效

2008/6/24 22:13:29

乡村素描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大部分花木生长,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理想“中转站”;栽植花木有4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引种驯化、系列栽培、选种育苗、盆景制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该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实施“花木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自觉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花木产业,使花木产业逐步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是远近闻名的“花卉村”。全村1200户人家几乎都从事花木产业,1200名花木产业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每年光苗木销售一项就达2亿元。2006年,周圈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初冬时节,周圈村里一片繁忙,十余辆悬挂着鲁、沪、闽、浙等牌照的货车在道路两旁排成长龙,正在装运花木。卖花人告诉我们,元旦、春节将至,每年这时各地花木、盆景需求量急剧增加,是苗木交易的黄金时期,全村每天走的货都价值上千万元。

  “现在全国各地都注重环境的美化,整个市场需求非常大。另外我们周圈村的盆景、苗木经过几年的经营,品种齐全,品位高雅,基本上能满足各种客户的需要。”搓着满手泥巴,刚帮着邻居修剪盆景的大户胡玉珊说。

  周圈村10年前还是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花木产业,苗木经济已成为支柱产业。

  把“小买卖”做成规模产业

  新河镇古来就有种花的历史。过去,周圈村村民种花只为美化房前屋后的环境。近几年,该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花木产业规模快速变大。

  在沭阳绿苑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吕兆才。这位花木营销大户,如今注册980万元成立了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园艺公司。许多农民把土地租给他,每年可获得600元的租金,还可以在他的公司打工,按人均每天40元计算,每户农民年收入都在万元左右。

  在新河镇周圈村,像吕兆才这样通过积累办起公司的大户有二十余家,带动了整村苗木经济发展。周边乡镇也不断扩大花木生产,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品种达3000余个,带动18万人从事该产业。2007年,花木产业销售额超过25亿元,花木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

  把“大路货”做成“精品工程”

  花木品种是决定花木销路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几年前,周圈的花木产品处于低档次水平,属于“大路货”,外出销售的渠道不畅,很多人甚至产生了退出的想法。

  近年来,周圈村成立了花木协会,引导农民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提升花木品位,压缩常规“大路货”,扩大精品、名品、奇品比重。目前,该村种植马褂木、红叶石楠、月季、百合、郁金香等高档花木的农户日益增多。

  在村民胡道朴的园地里,成片的红叶石楠如枫叶般艳丽,似火焰在燃烧。“像这样的红叶石楠,冠径达到30厘米的,在市场的价格是三块二、三元每株,超过一定规格的,价格更高,我今年种了10亩多地,每亩地大概种植将近5000株,仅这一个品种一亩收入就超过万元,一年下来,赚个十万八万的不成问题。”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谈起花木来滔滔不绝。“今后,我们将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加大力度,提高速度,提升产品亮度,使我们的产品与各类人群的消费需要接轨,争取把花木卖到国外去……”

  目前,沭阳县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花木选种、育苗、栽培、采收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为花农提供技术支撑,改良品种,加强产品升级的花农成了最大受惠者。

  把“提篮小卖”做成“鼠标生意”

  周圈村村民有卖花的传统。过去农闲时,骑着自行车,挎上篮子就去卖花。现在,村里形成了一支花木经纪人队伍,他们提电脑,开着轿车,奔走于全国各地,每年都要为该村带回数亿元订单。

  在扎新路口,笔者看到手持喇叭吆喝着组织货源的胡道留,这位远近闻名的花木经纪人如今还有一个职务———新河镇花木协会副会长。常年在外奔走的老胡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他说:“周圈村现在像我这样在外跑的经纪人不下1200人,最高一年收入都在三四百万元左右,一般的收入在5万元以上,50万至100万元收入的,全村大概有100余户。”

  沭阳县积极引领花农“科技卖花”,从1999年10月开始,该县就进行“花农上网培训”,周圈村85%以上的花木种植大户和花木经纪人家中都拥有电脑,接上了宽带。目前,在互联网上了解花木市场行情、买花卖花已成为周圈村花农的新时尚。去年,全村花卉苗木销售60%是通过网上销售。2006年,一名德国客商从网上得知信息后,特地赴沭阳并购买了一批桃树苗和月季,全部用于汉堡市的绿化工程。

  美丽的周圈村吸引着城里人来这里休闲度假。村支部书记胡道虎领着我们来到周圈旅游规划图前,他信心十足地说:“下一步,我们要吸引城里人来买花、植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这种大环境和大趋势将为我们的发展带来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