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树勋:特色产业引路人

2008/9/3 9:04:05

2008年3月14日,镇原县“甘旭”牌苹果获得了全国A级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屯字镇党委书记李四科高兴地告诉笔者,这一骄人成绩是屯字镇果业协会理事长田树勋经过10多年艰辛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标志着屯字镇生产的苹果即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今年55岁的田树勋是屯字镇寨地村仓口自然村人,现任庆阳市果业协会副理事长,庆阳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屯字镇农民果业协会理事长。上世纪80年代初,头脑灵活点子多,曾当过民办老师的他,借助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强劲东风,依靠科技进行小麦良种繁育、果树育苗、地膜西瓜、套种小麦等立体种植模式探索,仅3年时间,就率先摆脱了贫穷走上了致富之路。
为了提高自己的果园管理水平,1984年他自费到烟台学习苹果栽培技术。回家后,栽植了6亩苹果园,并从北京农大购回全套大专园艺教材,一边务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参加了中国农函大庆阳分校北果专业函授学习,坚持订阅《中国果树》等专业报刊20多份,经过3年的理论学习、实践和摸索,他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自家的果园实现了3年挂果,5年丰产的预期目标。1990年产果1.2万公斤,果品收入2.8万元,人均果品纯收入0.7万元。
左邻右舍看到了种植果品脱贫致富的希望,纷纷向他学习取经。他毫不保留,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寨地村果园面积猛增到1650亩,全镇栽植果树1.98万亩。仓口组56户人,户均3.1亩,每户纯收入1.5万元以上。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务果技术,他先后为杨栋等6个困难户无偿提供树苗1500多棵,帮助建园24亩。在屯字、庙渠、上肖等乡镇127个村举办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60多场次,培训果农6800多人次,后来有11名果农分别取得技术员、助理园艺师和园艺师职称。
为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提高果农驾驭市场的能力。2000年,在他的提议下,成立了“镇原县屯字塬农民果业协会”,涵盖屯字等5个乡镇431.9平方公里,1.9万农户,9.17万人,技术辐射面积2.93万亩,吸收会员1386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园艺师20名,园艺师44名,助理园艺师42名,技术员106人。2004年,他又集资11.8万元,租赁土地8.43亩,修建房屋13间468个平方米,解决了协会办公、培训、农资贮存等问题。2005年投资5000元成立了“镇原县苹果产业专家大院”,聘请省果树研究所王发林教授等6名专家当顾问,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问诊把脉,邀请国家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汪景彦研究员等18名专家学者,举办“绿色食品果园土壤营养平衡与施肥”等各类技术讲座23期,强化培训果农2930人次。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合组成11人科普宣传队,在白马陈畅等示范点,开展“大学生假期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周”,举办绿色食品生产专题性讲座7次,发放资料2.4万份。
针对果园肥力不足、灌溉困难的实际,田树勋先后引进果园生草,反光膜提质增色,郁闭果园改造等技术14项,推广果园面积5.43万亩,推广套袋技术2.7亿个,使果品产量提高了34%,亩产值达1680多元。引进嘎拉苹果、黄金梨、梨枣等16个新优品种,支持民乐种苗繁育公司和山区果农会员张述龙,利用野生资源酸枣接大枣24万棵,野生杜刺梨接梨12万多枝。2007年“镇原县甘旭果业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他投资4000元,从北京农大引进“SOD牛奶+蜂蜜”、“富硒钙”等高营养苹果生产技术,建示范园36亩。并按照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苹果)技术规程”五统一的要求,与55户600亩苹果园首次签订了绿色食品“甘旭牌”苹果订单生产合同。同时,他重新设计、印制绿色食品“甘旭牌”苹果专用包装箱4万多套,收贮绿色食品“甘旭牌”苹果60万公斤,收购价格比普通苹果每公斤高出0.40元,仅此一项,直接增加订单果园果品收入24万多元,亩均净增值400多元。
20多年的果业生产,田树勋体验了收获的艰辛与喜悦。2003年在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上,协会展销的“甘旭牌”苹果获得了“金奖”。2007年,在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展销的“甘旭牌”苹果,以果大色红艳丽,含糖量达17.2%的绝对优势,被中国农技协评为“优秀产品奖”,他也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与此同时,在连续担任市、县科技界政协委员的10多年里,他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科技培训”等提交提案36份。其中“关于对全县苹果树进行良种选优”的提案,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他针对加强苹果绵蚜防治工作,提交了“建立突发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长效机制”的提案,使县农牧局争取到国家财政项目资金3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