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上海里弄亦具世遗价值

2008/11/1 9:40:51

中国著名的古城保护研究专家阮仪三近日在接受上海《文汇报》采访时提出,上海的里弄同样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它符合世界遗产所要求的「唯一性」标准,不但保留了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性。
阮仪三尖锐地指出,20几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对旧城区采取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大拆大建,致使我国原来丰富多彩的旧城变成千城一面、万屋一貌。最近,他针对上海的情况,提出了从「旧城改造」走到「旧城更新」的发展思路。
阮仪三解释说,「旧城更新」把城市当成一个有机体,它有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让它在旧的基础上生长。「旧城更新」强调尊重旧城区的现状,对旧区内的现状区别对待,保留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文化层。在原有的社会网络、生存环境、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把积极因素发掘出来,然后去除消极因素。「旧城更新」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居住问题,而且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保护城市的遗产,改善居民的环境,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社区。
阮仪三说,去年「世界纪念地基金会」(WMF)将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大批建筑列为「世界上100项最濒危的建筑和文化地点」之一,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一方面说明上海是国际认同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地,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上海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危机。
他认为,中国传统建筑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居住建筑更是如此。譬如北京四合院,江南厅堂式住宅,云南三合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以及安徽的「四水归堂」,福建的土楼,它们的布局核心都有天井。有了天井,就更能演化出走廊、门斗、前房后堂、花园庭院……住宅就丰富而又生动起来。而新建筑只有功能需求,有卧室,有厨房,有厕所,解决吃喝睡等需求。现在说的容积率、日照等等概念都是国外来的,中国传统的东西都不要了。
他续说,上海里弄的石库门房子,是中国传统住宅的升华和变异,它留住了天井,沿袭了合院,还有堂屋和两厢,增加了厨房和辅房,白墙灰瓦,增加了一点西洋装饰。它的群体布局是联排的,有总弄支弄,这种布局脱胎于中国传统的胡同和街巷,前街后巷,前门后门,独门独院。它是低层高密度的,适应了现代城市土地的集约与合理使用,也有利于大规模建设。里弄浓缩了上海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里弄情结,演绎了里弄风情。里弄是活著历史,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天地,虽然只取了里弄的形,没有了原有的内涵,但新天地却成为了重要的景点,它体现了「里弄风情」,有一种「上海味道」。这种模式已经拷贝到各地去了,苏州、杭州、南昌都有了新天地。
关于上海独具风情的石库门房子保护,阮仪三说,近年来,上海市对里弄建筑居住条件的改善也想了许多办法,但历史建筑原来的结构、布局都被改变了,从长远来看,破坏了优秀建筑历史的真实性,改变了原来里弄的特色。近年来的风貌区改造,把旧里弄变成商业区或旅游休闲区了,这也不是旧城更新的本来目的,旧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生活的安全性、经济性,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不是符合现在规定的指标就是好的。
他说,旧城的发展应该尊重城市现有的建筑和肌理,对于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和街区要加以保留,要保护老上海的里弄特色;对于已经破败和没有价值的地区可以加以拆除重建;对于原有的居住地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部设施的更新,提高居住质量和水平。「旧城更新」并不等于完全反对建高楼,我们提倡的是尊重旧城区的历史文化,从旧的中滋养出新的建筑文化。保护是旧城更新的核心内容,也是旧城合理发展的必要前提。


阮仪三表示,旧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我们可以借鉴「他山之玉」,将国外先进的旧城更新理念引入上海,比如法国在1975年开始实行住宅改善计划,将保护区内的传统住宅纳入国家资金补助的计划中。国内也有好的做法——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投资10亿元进行44条胡同、1474个院落的房屋修缮和市政改造工作,提升四合院的价值。在奥运期间,四合院成为外国游客最热衷的地方。上海能不能拿出几百条里弄,在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接待外国客人?
阮仪三提出,其实上海的里弄同样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它不但保留了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性,符合世界遗产所要求的原真性标准。世界遗产的申报,有一条是唯一性。里弄就是上海唯一有的,见证了上海从过去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城市居住模式的变化,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发展为满足当时居住生活要求的里弄空间,容纳更多的人口,同时保持了亲切的人性化尺度。上海的里弄的风格有三十几种,有老式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广式里弄等等,最大的特点是沿袭了中国的街巷气息,形成了里弄的风情。
在阮仪三的视野里,流经上海的苏州河汇聚了著名的里弄、众多的工厂、悠久的学校、各国的使馆,见证了旧城的繁盛。但目前大量工业遗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再利用,大量优秀历史遗存和产业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公共空间逐渐私有化,苏州河的人文价值被逐渐削弱。苏州河区域的发展,应该使「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有机结合,大力保护苏州河两岸文化遗产、遗存,合理利用现存的历史建筑环境、工业遗产资源,挖掘内涵文化,复兴旧城魅力,实现新城旧城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