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树林专家郑松发:华南沿海修筑“绿色长城”

2009/2/10 9:28:58

天天苗木网2月9日消息:在华南沿海一带,常常能见到一个身材墩实、面孔黝黑、身上沾满海泥的人。陌生人对其投以异样的目光,而熟悉的人却亲切地称他为“红树林人”。
他就是郑松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红树林专家,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他1982年南京林业大学毕业,从事红树林研究至今;20多年来,他足迹遍布华南沿海,汗水洒遍广阔海滩,获大小科研奖项10多个,其中“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和经营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获得过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攻克红树林恢复与重建难关

刚开始研究红树林时,郑松发望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有过怀疑:“这里能营造起防灾减灾的红树林‘绿色长城’吗?”
后来通过调查郑松发得知,近半个世纪来,由于受围海造地、围海养殖、房地产开发、工业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近10年红树林面积虽有所增加,但仍不到我国历史最高时期的1/10。而且幸存下来的红树林约有80%为次生灌丛;拟海桑、海南海桑、红榄李、水椰等红树林品种濒临灭绝。大面积红树林减少引发一连串海岸带生态问题。郑松发为此十分担忧。
上世纪90年代初,人工种植红树林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郑松发与同行们一道,怀着希望和梦想,先后参加、主持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AO亚太地区研究合作、美国太平洋林业研究所在Kosrea岛的研究合作、“948”外引专项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全身心地开展红树林资源分布规律、人工造林、残次林改造等关键技术和理论以及科学管理研究与示范推广,攻克了红树林恢复与重建难关,硬是让许多荒废的海滩披上了绿装。
扩大红树林面积卓有成效

近10年来,郑松发率领课题组奔走于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讲保护和发展沿海红树林的重要性和急迫性。1998年至今,通过他与他的课题组的努力,政府部门资助红树林发展的金额就有850多万元。他和他的团队在广东珠海、番禺、南沙、中山、台山和电白等地示范推广红树林15000多亩。其中,珠海淇澳岛约8100亩,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连片人工红树林区。1999年以前,淇澳岛只有483亩天然红树林,这里现已成为中国林科院热林所集基础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红树林综合研究基地。这里的红树林生态恢复重建仅过两年,鸟类就增加了5种,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观后无不拍手称赞。电白水东湾营建连片红树林5560亩,目前也已成为沿海困难立地红树林生态建设的典范。截至目前,郑松发与他的课题组成员一道直接和辐射推广红树林两万多亩,每年为社会创造效益8000万元以上。
红树林研究不断创新
1962年,我国海滩引入了外来物种大米草。大米草繁殖力极强,在海滩以惊人的速度滋生、蔓延。草进树退,致使红树林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大米草入侵的难题,郑松发深入草海实地调研,与协作人员风餐露宿,反复进行对比试验,终于找到了人工引入速生红树植物成功控制大米草的生长与蔓延的方法。这一方法简单有效、无污染,能给鸟类提供健康生境,促进海洋生物增长,保护海岸带。
在基围鱼塘控水条件下营造红树林,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郑松发与他的课题组通过造林试验得出:对基围鱼塘内部滩地进行改造,调节鱼塘水位到适当高度,可以解决养殖需要的水深条件与红树林生存的矛盾,还能美化环境,保护鱼塘堤围,红树林产生的凋落物又能增加海产品的产量。目前,这一技术已大面积成功应用于广州市南沙区基围鱼塘的红树林营造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他还创新发明了一系列的营造成红树林的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在华南沿海大规模恢复与重建红树林的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与示范作用。
目前,郑松发正率领红树林课题组以更加扎实的步伐和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他们要为构建华南沿海更加高效的红树林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