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曲周农民的“摇钱树”

2009/2/15 11:38:54

 初秋时节,走进曲周县万亩银杏种植基地,但见一行行银杏树排列开去,整齐划一,郁郁葱葱,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在采摘叶片。银杏?这个素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树种,为何选择了曲周这片土地扎根、生长,并形成一道如此靓丽的风景? 


    全方位开发--“活化石”浑身都是“宝” 


    说起曲周银杏产业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及张贵泉以及他创办的邯郸市银杏茶业有限公司。 


    张贵泉是一个善于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人。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银杏的信息,报道中称银杏为“金色活化石”,根、茎、叶、果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城市绿化最理想树种。张贵泉心动了,在县有关部门帮助下,当年,他租用了原县农场的1000亩土地,从江苏进购了大批银杏树苗,开始建设苗圃基地。2001年,他创办了邯郸市银杏茶业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生产银杏叶系列产品。如今,“贵”牌银杏叶茶、银杏枕、银杏褥等畅销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全国各大城市。经初步加工的银杏干叶也销售到法、德等欧洲市场及国内多家大型制药厂。 


    零风险模式--“免费加回收”促扩张 


    随着银杏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料基地急需扩张。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张贵泉尝试采取“我出苗出技术、你出地出劳力”加“回收”的方式带领农民发展银杏种植。该县林业部门积极组织,牵线搭桥,促使企业、农户双方签订银杏种植回收合同。 


    银杏苗木生长期一般为6年。按照合同,生长期间公司根据市场行情按每公斤不低于1元的保护价回收鲜银杏叶,期满后公司负责回收银杏树大苗,同时每株付给农户管护费50元、起苗费30元。三项合计,种植银杏亩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零风险模式”中,农民的种植热情空前高涨,全县约有600户农民参与到银杏种植业中。该县有关部门也适时加以引导,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组织银杏种植户和加工经营者开展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目前,该县已发展银杏种植100多万株,形成了以银杏茶业公司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万亩银杏种植基地雏形。 


    复合式种植--“林下经济”效益双收 


    近年来,曲周县天然色素产业发展迅猛,产量占据全球的35%、全国的68%。辣椒红、叶黄素、甘蓝红等产品风靡市场。生产中,色素企业每年需从外地进购大量的万寿菊、紫甘蓝等原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县认真研究银杏种植和生长特点,尝试发展林花间作、林菜间作等模式,推行复合式“立体种植”,既解决了当地色素产业原料需求,也使种树农民增加了收入,探索出了一条“林下经济”新模式。 


    林花间作中,由于万寿菊得到银杏树这一“自然屏障”的保护,花色、花质较好。仅鲜花一项,示范基地可产4000吨,收入达200万元。对企业而言,可加工成干花颗粒400吨,能产叶黄素脂0.4吨,利润可达100万元以上。在林菜间作中,银杏-紫甘蓝间作是主要模式之一,目前已建成银杏紫甘蓝复合经营基地300亩。亩产紫甘蓝1万斤,一年两茬,除去银杏收益,亩收入可达4000多元。 


    银杏,这棵“摇钱树”真正让曲周兴起了一个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