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霞:种花卖花 收获两份快乐

2009/3/20 10:48:26

春暖花开时节,在仁寿县慈航镇白龙村四组龚霞家的苗圃,一片片鲜嫩翠绿、娇艳欲滴的苗木带来盎然的生气与活力。龚霞正忙着挖掘苗木,给盆栽装土……双手裹着黄泥,额上渗着汗,龚霞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种花卖花,龚霞说她获得陶冶情操和发家致富两份收获,累并快乐着。


陶冶情操  她把爱好当成产业做


和许多农民一样,龚霞和丈夫潘宇舒都是地道的农民,大春种水稻,小春种麦子、油菜,一家人也从没奢想过能在土地上种出“金子”,整天累死累活,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与其他农户不同的是,潘家祖辈就一直比较喜爱种草养花,栀子花、桂花、铁树等栽满了整整一园子。起初,龚霞夫妇也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增收致富的门路,只是觉得栽种花草美化了周边环境,陶冶情操。龚霞说,每年春季栀子花开的季节,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心情很愉悦。


龚霞夫妇意识到种花可赚钱,源于一株铁树。她家有一株几十年的铁树,每年这株铁树根部发出许多“小花蕾”,拿去市场上买,一年居然能卖千把块钱,后来,这株铁树还卖了3100块钱。同时龚霞夫妇在成都做粮油小生意,大城市的打拼虽然没让他们赚到多少钱,却增长了不少见识。龚霞说,在成都她看见不管是名流高官还是普通市民,大家都非常喜爱种草养花,花草市场的人气极旺,利润很大。


自己家里也种有这么多的花草,也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为何自己不发展这类产业呢?1995年,全家人一商量,决定发展苗圃。龚霞夫妇从成都回到慈航镇,开始了种花卖花的“花香之路”。


历尽艰难 种花之路走上正轨


发展苗圃,掌握培育的技术很重要。于是,两口子买了不少栽培苗木的书籍,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挑灯夜战,钻研学习,同时还经常上成都、温江等地,与当地的花农交流经验,学习技术,逐渐掌握了桂花、栀子花等各种苗木水分、养份、土壤等技术特点。


1995年,始建镇一学校向龚霞家购买了200多株铁树、女桢等苗木,当时这笔业务就赚了1千多元。龚霞说,当时拿到这“第一桶金”,夫妇俩乐得几乎一夜没合眼。苗木栽培越来越多,夫妇俩就骑着摩托车四处赶集卖花,日子过得越来越宽松。


龚霞一家的种花之路,走得也并不是顺风顺水。1999年,看见许多城市行道树都采用三叶树这种树种,夫妇俩于是从广州、浙江等地引进了几千株“三叶树”,由于仁寿气候干冷,三叶树不走根,一冬下来,几千株三叶树苗全部冻死,辛苦一年的利润被这次投资全部损失,两口子心灰意冷。


冷静下来夫妇俩分析,并不是自家选择的路子有问题,而是技术不到位,盲目蛮干造成了苦果。于是,夫妇俩把自家苗圃定位为发展中低端的花卉苗木,栽种桂花、铁树等耐寒品种。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龚霞的苗圃已经从最初的几分地发展至现在的20多亩,不但自家耕地全部发展起了苗木,还把周围一些邻居的土地租赁下来发展,主要有桂花、栀子花、铁树、天竺葵等多个品种。


倾心服务 “花香之路”越走越宽


2007年开始,顺应市场变化,龚霞夫妇转变经营策略,从最初单纯的的四处赶场卖花转变为同时经营租摆。花草市场竞争很大,为开拓市场,他们经常起早贪黑为客户送货,同时更加注重花卉品种,在盆栽树势、树冠修剪造型等方面精心设计,提高档次。对租摆的盆栽悉心养护,每周上门两次帮客户做浇水、除尘等养护,还增大花盆,大盆大盆的花卉,获得了不少客户的青睐。


仁寿城区某宾馆在评定“三星级”时,需要把100多盆盆栽全部换新,由于时间紧迫,平时六七天才能赶完的活,龚霞夫妇起早贪黑,部分昼夜地赶工,准时在客户要求的两天时间内赶完。龚霞说,做完那笔业务后,她曾一度患上“电话恐惧症”,电话一响就高度紧张,害怕再接业务。视高工业园区要购买直径为10厘米的小叶榕绿化街道,为做成这笔业务,龚霞夫妇骑着摩托车来来回回跑了近20次,他们的真诚终于打动了主管人员,不仅购买苗木,还介绍园区内几户企业向她购买绿化树,金额达数万元。


说到自己的优势,龚霞说她除了真心服务,诚信待人外,她生产的苗木由于是在自家的土地上培育,自己运输苗木、繁殖,在价格上也有优势,一盆10元的盆栽花卉,她一般比市场价便宜2元左右。现在,龚霞夫妇的业务越做越大,摩托车、农用车三轮车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家里还添置了面包车跑运输,租摆市场不仅遍布城区宾馆、企事业单位、街道等,汪洋、宝飞、视高镇等乡镇均有业务,一年下来,毛利有10万余元。夫妇俩还变“游击作战”为“驻地作战”,在仁寿城区租赁了门市,开起了花草门市。


说到今后的愿望,龚霞说她渴望把苗圃规模再扩大,争取2009年规模达到30亩,同时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共同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目前,在龚霞一家的带动下,周围不少村民都跃跃欲试,慕名前往她家咨询“取经”,准备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潘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