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张兴:用双手撒下一地“彩虹”

2009/3/24 12:40:07

来到位于萧山益农镇的中科种苗有限公司,这个1300余亩的种苗基地马上给人一种置身西北大草原的感觉——空旷。一眼望去,蓝蓝的天空下,满目的绿色上碎了一地“彩虹”。而这个中科种苗只是杨张兴四大公司中的一个,这里的种苗基地也只是他省内外十个苗木基地中极为普通的一个。

  杨张兴,这个土生土长的新街人,用自己24年的艰苦创业见证了萧山苗木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用他自己的话说:很高兴自己能成为生长在萧山土地上的一棵龙柏。


  1984年,用冰棍换来了“希望”


  杨张兴的创业从1984年的夏天开始,那年他才17岁。“我们家分家早,兄弟分家后,我手中只有12块6毛钱,干什么都不够。”回忆起创业初期的那段岁月,杨张兴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下等人’,做什么都被人看不起,但我不能就这样被人看扁,我在心里狠狠发誓:一定要作出一番成就来。”


  于是,17岁的他就拿着仅有的钱去批了一批冰棍,带去杭州卖。一天,在经过一个公园的时候,看见园林工人正在修剪绿化,杨张兴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拿这些被剪下来的树枝去培育呢?他停下了脚步坐在旁边,想怎样才能将这些树枝从工人手里要回来。“就拿冰棍和他们换吧!”打定主意的杨张兴,拿着几根冰棍就迎了上去,几根冰棍下肚,他一开口,园林工人就爽快地答应了。捧着这些断枝,杨张兴如获至宝,带回家后插在了自家的8分地里。


  断枝培育成了小苗,一转手就赚了一笔。这个以往被人看做是“下等人”的人转身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


  1985年,再次白手起家


  1985年,萧山本地的苗木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前几年的苗木生意过热,从业人数呈几何数增加,种植面积也盲目扩大,使得苗木供过于求,价格大跳水,很多苗木种植户破产,这段时间被业内人士戏称为“龙柏烧狗肉”时期。这时,杨张兴刚刚上路的生意也垮了,从一个“万元户”又变回了“穷光蛋”。


  面对冷酷的现实,杨张兴冷静思考,他想到:如今苗木市场如此惨淡,必将有很多人退出竞争,今后的苗木产量肯定下降,但是市场的需求却在攀升,如此一来,只要坚持种植,到来年,肯定会有收益。于是,当别人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苗木的时候,杨张兴不但没有跟风,反而适量收购。到了1989年,他的付出得到了高额回报,杨张兴又成了“万元户”,而且,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1998年,看准时机进入基地化发展


  经过自己的努力,杨张兴的生意越来越红火。1996年底,他在自己的家乡承包了土地,准备大面积种植苗木。


  万事开头难,没有大面积种植经验的杨张兴很快就吃到了苦头:苗木的灌溉问题。“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灌溉设备,那么大的一块地都需要灌溉,每个星期还要施一次肥料。”


  怎么办?杨张兴想到的是最“土”也最实在的办法:人力挑水。他说:“当时,我有四个工人,加我自己五个人,每人每天需来回要挑160多担的水。曾经有个二亩大小的水塘,我们一天就把他挑干了。”就是凭着这样的热情,杨张兴硬是用双肩挑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番天地。


  1998年,杨张兴决定大面积种植小苗,一批接一批,钱滚钱,越滚越多,事业很快进入了基地化发展。


  开拓省外种植基地


  随着生意日渐红火,杨张兴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一天,武汉市林业局的领导带队找到了杨张兴,希望他能到武汉去发展苗木业,并向他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


  几经思量,杨张兴决定放手一搏。2000年,占地142亩的苗木种植基地在武汉落成,这成为了浙江同行业进入武汉苗木生产的第一个窗口。


  通过几年的发展,到2004年,武汉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占地1000余亩,集苗木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苗木基地,在带动了当地苗木基地的发展的同时,也为杨张兴带来了滚滚财富。如今,杨张兴已经在北京、天津、武汉设立了4个苗木基地,每年生产的苗木极大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


  学师海外,科技植苗


  生意做大了,杨张兴把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苗木种植的技术含量上,使自己的苗木种植事半功倍。


  2004年,杨张兴和一帮同行自行组团去日本考察、学习。在日本的苗木基地,高科技的种植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理念、技术,给杨张兴很大的冲击。“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把他们的技术带回去,我的事业将再次腾飞。”


  想到不如做到。杨张兴立马决定引进日本的容器育苗技术,不久,萧山最大的容器育苗基地诞生了,它给杨张兴带来的回报,让他喜出望外:最高的一亩地,半年就产生了50多万元的产值。


  从此以后,杨张兴的事业如虎添翼,步步高升,发展的速度有多快?用一个实例就能说明:2004年9月,杨张兴从一家知名的苗木企业引进了红叶石楠品种,但到了2005年,那家企业要拍红叶石楠广告的时候却要借杨张兴的种植基地来拍摄,说他发展速度使人惊讶,种植基地比他们的还好。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用24年的时间创造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苗木神话”,杨张兴说靠的是自己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永不满足的精神。对自己将来的事业,他的目标是稳固现有苗木基地的基础上,向外围发展。也许不久的将来,一个专业的苗木集团公司就将屹立在萧然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