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两万金银花种植户年均增收上千元

2009/3/28 8:30:06

天天苗木网3月27日消息:忻城县地处广西中部大石山区,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多年来,该县一直在探索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化石山地区的劣势为优势,寻求一条既能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路子。几届县领导经过深入实地调研,发现金银花适宜在石山区生长,具有易培育种植,便于护理,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制定了用5年时间把金银花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的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思路。
忻城县山区自古以来就生长着野生金银花,而人工栽培金银花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说起人工种植金银花,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1996年之前,红渡镇三合村宁上屯村民没有种植金银花的习惯,原有的金银花都是野生的,面积很少,不足100亩。有一天,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潘显达上山放牛时,随手摘了五六公斤金银花,拿到街上卖了10多块钱,买回2斤猪肉,全家人高兴得像过年似的,这使他萌发了种植金银花的念头。1996年6月,他带领家人到山上种了40株金银花,次年4月金银花竞相绽放,并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他至此认定了种植金银花是条致富路。在潘显达的影响和带动下,1997年以来,村民们纷纷上山种金银花,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多,1999年宁上屯被忻城县定为“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宁上屯种植金银花超过1000亩,户均17亩,年产鲜花达100公斤以上,亩纯收入达300元以上。
为把金银花产业做强做大,实现规模化发展,忻城县专门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聘请有实力的科研部门为金银花产业发展作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了《金银花培育技术规程》等7个金银花地方标准,出台了《广西忻城县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金银花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已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金银花原产地保护也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验收,金银花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政府还与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结成帮扶和产品开发协作单位,依靠科研单位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做好示范,引导群众发展金银花生产。
忻城县多渠道扶持金银花发展,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50万多元用于种苗的补助、示范样板片的建立;对困难的农户则无偿提供金银花苗,通过办理小额信贷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购买金银花苗所需的资金。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金银花生产奖励办法》,提高广大群众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科技、农业、林业、扶贫等单位派出技术员、聘请技术专家,重点对乡镇村干部及示范户进行金银花种植技术强化培训。
2003年,忻城县首次引进金银花脱水加工设备,创办金银花脱水加工厂,开发生产“八寨”牌金银花茶、金银花露等相关产品。
2005年又引进了3台加工设备,分别在北更乡、遂意乡、红渡镇3个乡镇创办了3个加工厂,逐步解决了全县金银花产品加工问题。
为了解决制约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难题,今年3月13日至15日,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协调下,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大学承担,忻城县教科局协助攻关的金银花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防治技术研究、金银花花期调节等项目,在北更乡加乐弄兰等4个金银花基地顺利实施。此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花农种植金银花的经济效益。北更乡弄兰村仲周屯农民高兴地唱道:山区种植金银花,又治环境又发家,不信你到山村看,脱贫致富全靠它。”经过几年的实施,忻城县的金银花产业已基本形成,成为广西有名的“金银花之乡”。目前,全县金银花总面积发展到11.85万多亩,建立了9个金银花生产示范样板片8700亩。有2万多农户种上了金银花,金银花种植户年均收入1000多元,山区大部分农户依靠种植金银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今年4月15日,忻城县将举办第三届“三节一会”,其中的金银花节必将吸引区内外众多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