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板车时代到网络销售

2009/4/12 20:47:31

:“哦,福建泰宁这家公司又来订单了。”张依文端坐在电脑桌前,轻轻点击自己开设的花卉苗木网站。他熟练地敲打着电脑键盘,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5万块钱的罗汉松销售就这样轻松完成了。这是记者日前在南昌市湾里区招贤村村民张依文家里看到的一幕。 
    南昌市湾里区招贤村位于梅岭风景名胜区内。记者看到,翠绿的苗木一片一片,树桩盆景整齐地摆放在路边,村民们都在各自的花卉苗木基地忙碌着。 
    说起张依文一家三代半世纪的花卉苗木情,村里村外是口口相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逢“割资本主义尾巴”,张依文的爷爷张常太,悄悄地在村里的荒山开了2亩地,种植苗木。那时,种植的品种不过是三四种常青乔木,附近乡亲需要苗木的,就偷偷告诉张常太,张常太小心翼翼地用小板车送货上门,在木头轮子的“吱吱呀呀”声中完成交易。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农村大地,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土地也分到了农民手中。张依文的父亲张火保接过父辈的锄头,延续了种植苗木的经营。他承包了20亩荒山,将一半的土地用来种植花卉苗木,一年下来,收益比单纯种粮时翻了好几番。1983年,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业,这无疑让张火保吃了颗“定心丸”,他抓住苗木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将种植的苗木品种扩大到10多个,还增加了经济效益明显的草皮和灌木。 
    “生意要做大,就不能老等着客户找上门,必须主动出击,要去拉业务。”张火保说,他的第一张订单是在外跑了半个月后接到的。一次偶然得知九江市武山铜矿绿化工程需要大量苗木,他跑去一打听,没想到已有几家供应商在竞争这笔业务。可他不死心,三番五次去找工程负责人,表示提供最为质优价廉的产品。也许被他执著的精神打动了,这位负责人将武山铜矿绿化工程的苗木订单都给了他。接下来的几年,他趁热打铁,先后拿到了南昌市几家苗木采购公司的采购权。 
    秉承上辈人诚信交友、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张火保靠“朋友带朋友”,苗木卖出了家门口。生意红火了,张火保的钱袋也渐渐鼓起来,大卡车载着他的苗木“跑”出了南昌,送往宜春、景德镇、上饶等地。一时间,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张老板”。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售量连年翻番,几年下来,张火保家里盖起了三层高的楼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家具、家电和交通工具,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和他们不一样,赶上了新时代。”张依文自豪地说。2003年,子承父业的张依文成立了南昌市湾里区诚信园林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经营模式,一方面可以发动周边的花农扩大生产,把种植户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公司的资源,把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提供给花农,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现在,他有200多亩的花卉苗木资源,以古桩园林园艺和珍稀桂花品种为主的花卉苗木就达到20多种,他把生意做到了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张依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苗木网站,与全国各大花木类网站进行了链接扩大销售渠道,如今,他不用天南海北地跑业务,诚信园林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有60%来自网络。 
    招贤村村民张小连说:“在张依文一家人的带动下,我们这里的村民都种起了花卉苗木,没有一个外出打工。”据了解,这个村现有人口1600余人,土地面积1.2万亩,其中花卉苗木基地4200亩,种植的品种有200多个。2007年这个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0800元,92%就是来自花卉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