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兴:种树大王

2009/6/12 8:57:26

    张新兴,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人,近十年来,他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十杰百强有为青年”称号;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青年致富标兵”,获得了河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的环境绿化奖章,被漯河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十佳市民”、“漯河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称号,是什么事迹让这位青年农民先后被中央、省、市等多家新闻单位报道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种粮照样能挣大钱
    张新兴高中毕业后,不愿在家寂寞,总想干出一番事业。他虽年纪不大,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20岁就开始了到外闯荡,在山西下过煤窑,赴新疆卖过鸡蛋,去辽宁卖过小磨油,到广州跑过运输,不但有可观的收入,而且练就了善观行情捕捉信息的能力。
    1998年刘庄村北坡有240亩村办林场,村委会决定对外进行发包,张新兴得知后,冲破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以每亩160元的价格把土地承包下来。为了打翻身仗,他请农业专家对土地进行会诊,取土到县土肥所进行化验,对症下药,缺啥补啥。同时,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按30亩一眼井的标准新打浅井8眼,并用大型农机对土壤进行深耕。当年就获得小麦亩产450公斤,大豆亩产100公斤的好收成,实现了低产田的首次突破。
    2002年尝到甜头的张新兴信心更足,视野更开阔,他又出资承包了庙后、河子李两村的280亩低洼地,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入手,引进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并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同时,实施麦、菜、棉间作套种模式,有效提高了夏种指数。夏季总产达16万公斤,秋季种植的大豆在遭遇洪灾的情况下,收入达10多万元,除去支出,总收入达20多万元。由于做出了优异成绩,当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光棍田”变成“聚宝盆”
    素有创业精神的张新兴,在精心搞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又把投资的目光投向植树育林上,经过效益分析,算帐对比,他认定:每植一棵树10年后成材砍伐,每棵按200元出售,植一万棵树每年就是以20万元的基数递增,从而坚定了植树育林的决心,2001年至2007年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买断了两个行政村的宜林路段和漯叶路舞阳段,迎宾大道,河董线的道路两侧的植树权,植树量达15万株。
    在管护好树木的同时,张新兴经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思考,得出结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敬你一尺,你就会敬我一丈,从种树看做人,要想让群众携手和自己管好树,只有维护好群众利益,才能保证树木不受损坏。”在处理损坏树木问题上,他坚持有意和无意的原则,对有意破坏数量较大的请求公安机关处理,决不手软;对损坏量小的批评教育,进出责任田意外损坏的不追究责任。他积极维护群众利益,为便于群众进出责任田,每隔100米修一个过路口,每年3次对所辖路面进行整修,夏秋收获季节,他特意找来秸杆还田机,为临近树林30米以内的农田免费秸杆还田。在效益分配上,他主动提出按2:8分成的方案,所涉及的种田农户,每人可得到200元的经济补偿。在对待管护人员上,他对聘用的15名护林员除照发工资外,并给他们购买了煤气灶、炊具、棉被、大衣等生活用品,对于护林员家责任田所需的种子、肥料、收割、播种他全部包揽解决,有效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树林管护上,他投资2万多元建了4座护林房,购买了4辆摩托车,7辆自行车,饲养了4只牧羊犬,白天骑自行车管护,晚上骑摩托车巡逻,坚持全天24小时值班。几年来张新兴所植的树林由于管理得当,不仅枝叶茂盛,而且长势很快,使昔日田间林网被视为“年年植树不见树”的“光棍田”成了一片绿洲。近年省、市领导先后到张新兴承包的育林段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握住张新兴的手说:“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通过你们的示范带动,把田间林网植树提到新的高度。几年来,张新兴创新的管理机制,吸引着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从而带动了全县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瞄准商机,奉献社会
    2003年,市场经济意识很强的张新兴,在搞好土地生产经营,管护好田间林网树林的同时,又把创业目光投向了建筑行业,通过市场调查论证,他认为:随着城镇框架的拉大,城镇发展必然向现代化目标迈进,机关办公场所、居民住房将会向高规格发展,建筑行业必将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生存空间。基于以上认识,他决定把多年的积蓄用在从事建筑行业上,组建初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的原则,购买了各类大、中、小型工程机械设备20多台,高薪聘请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承揽的工程由当初的民房向高层次、高难度攀升,他承担的项目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均视为优质工程。如今,他的建筑工程队不但能承揽15层以上高度,而且又能承揽近百米跨度的高难度工程。同时,又直接参与了京、洛高速,省、市级干道公路的铺设等,固定资产也由公司初建时的50多万元发展到1000万元,同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名。
    靠辛勤劳动致富的张新兴,念念不忘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热心资助社会福利事业。从2000年开始,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他投资1.6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民间花社,通过排练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弘扬社会正气,陶冶农民情操。并投资20万元为两个行政村整修生产路25公里,建生产桥16座,并先后捐资10万多元,帮助16个特困户,选择了致富项目,有18名贫困中小学生在他的救助下完成了学业。2004年“7·17”洪灾时期,他主动向灾区捐资5000元,2005年以来,他每年都对县一高五名考入重点高校的贫困学生每人救助5000元学费,今年他对口资助一个班,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为该班提供助学金10万元,直到三年级毕业为止,目前该班已被命名为新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