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用有限的钱种出无限的绿

2009/7/21 8:20:47

    天价打造的城市绿化,无法为赤日炎炎下的行人提供一片绿荫!
    数百万元种出的草皮,踩不得、坐不得、养护困难,比人还娇贵!
    不少城市在高价建绿:高价草皮、巨额养护费、频繁更换植物、资源严重浪费。而濮阳市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有限的钱种出无限的绿,走出了一条节约型城市园林建设之路。
    绿色品种:不种贵的只种对的
    上面绿树成荫,下面绿草如茵,当一些城市在种树还是种草之间摇摆不定时,濮阳的树与草相处得很是和谐。
    “不见阳光还长这么好。”7月14日,濮阳市园林绿化处主任王濮信兴奋地指着一片景观桃树下的草皮,“麦冬非常泼皮,耐寒、耐旱、耐阴湿……而且1斤才要1块多钱,与那些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外国草相比实在是实惠呀。”
    “我们是不种贵的,只种对的。”在植被选择上,濮阳市放弃了昂贵娇贵的进口品种,选择了适应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麦冬。
    据测算,在同等条件下,种植麦冬可节约植保费2/3,节约灌溉水费1/3。目前,全市22万平方米麦冬,每年可节约用水8.6万立方米、节约各项管养费用22万余元。
    绿色机制:以绿养绿见缝插绿
    “投资2万元在马路边上种上3亩麦冬,两年后每年可以收入1万多元。”养护工人胜瑞信从“以绿养绿”中尝到了甜头。
    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随着濮阳市城建荣誉越来越多,市民的绿化要求也水涨船高。如何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
    濮阳市尝试“以绿养绿”新模式,开始了以市场化的手段、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探索。园林绿化处制订方案,引进社会资金、鼓励职工入股绿化事业,在保证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扩繁获利归职工个人所有,继而形成“以绿养绿”的良性循环。
    “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是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干劲。”王濮信说,“昔日无人问津的绿化盲区,如今成了大家精耕细作的‘绿洲’,哪怕一两平方米,能种就种,见缝插绿。”
    几年来,园林处职工入股50多万元,引种地被植物种子12.5万公斤、品种30多个。与此相应的是,濮阳市城市绿化率逐年递增达到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4平方米。
    如今,濮阳园林职工们种出的麦冬远销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并开始辐射城郊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濮阳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麦冬培育基地。
    绿色举措:虫子代替农药落叶变成肥料
    “管氏肿腿蜂,一种名字不好听,却非常管用的小虫子。”濮阳创新园林研究所所长王晓军说,我们使用它防治天牛类虫害,效果奇佳,每年还可节约农药200多公斤,环保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每年城区内的树叶、树枝等废弃物都在800吨左右,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去填埋。”王濮信说,“我们建立了一个利用树叶制造有机肥的小厂子,当年便生产叶肥400多立方米,在保证城区花草树木需求之余,每方绿色叶肥能卖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