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日:痴恋古树的耄耋老人

2009/7/24 8:56:51

李平日为中印学生讲解古树知识。   陈焕瑞 摄

    一个人到了古稀之年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然而有一位老人却仍奔波于古树博物馆、河滩、学校、讲堂之间,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余热。他就是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日教授。
    李平日与出土古树结缘是在2000年。当年他看到一篇题为《漠阳江挖沙人挖出大古树》的报道,开始关注出土古树。“出土古树保存了过去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水文状况、地质运动等古地理信息。通过对古树年轮的研究,可以建立地质时期以来浮动年表。将古树木年轮与现代树木年轮结合起来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条了解过去的钥匙。”正因为古树的作用如此之大,李平日在古稀之年还主持古树年轮研究,并一直在广东三水、高要等地寻找出土古树。
    随着收集的古树越来越多,而且古树一旦出土,就面临着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保存成了一个难题。正当李平日一筹莫展时,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江找到了他。黄江是一个热衷生态建设的企业家,当他得知一批出土古树无法安置时,便连夜赶往广州找到李平日,当即表示愿意无偿划出园地、投资兴建馆场用以保护古树,并提出与李平日合作建立古树保护科教基地。俩人一拍即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3年1月11日,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在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国际会展中心成立,并对外开放。
    有了博物馆,消除了后顾之忧,李平日的干劲更足了。每年李平日都要带着古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珠三角甚至更远的地区收集古树,一有古树消息,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了不错过搜集历史久远古树的机会,每次李平日都会到场。他克服关节炎等疾病折磨及坐车的颠簸,手持拐杖走泥潭、踏沙丘。尤其是近几年古树出土越来越少,他更是到处打探古树的消息。2007年1月14日,有消息说恩平锦江河出土了一批古树,正患风湿关节炎躺在病床上的李平日坐不住了,他手持拐杖包车前往现场。由于及时赶到,他们如愿“抢”到了6棵距今1千年至3千年的古树。目前,东莞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已收藏了各地出土的古树80余棵。
    李平日还不断促成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与外界的横向联系,增进博物馆与科技界的交流。2007年5月,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召开了“第四纪环境变化与古树研究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80余人,其中有多名台湾、香港、澳门科技界人士。
    古树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始终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青少年至少20万人次。2004年古树博物馆被东莞市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科技厅、教育厅、科协、旅游局授予“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古树博物馆每年都要为中小学生进行生态科普教育。他们有时组织学生到古树博物馆现场讲解,有时到学校讲课,李平日几乎每次都到场,还自己亲自主讲。2008年7月30日,李平日联系组织了33名中外青少年“气候大使”,在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开展了“绿色之旅”活动。这些青少年“气候大使”是通过英国文化协会挑选出来的关注气候变化的杰出学生代表,是来自印度、中国的在校大学生。这次活动提高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气候的认识,促进了中外在对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李平日教授家住广州,离古树博物馆比较远,可他总要经常过来走走看看。李日平说:“不知怎的,对这些古树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总让人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