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义:见证大庆从荒原到绿城

2009/9/23 8:48:14

    内容提要:出生在上海,读书在北京,1977年,26岁的姜国义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下了火车,眼前的荒凉让他的心凉了半截。然而,荒凉的大庆就像一张白纸,如何把这里绿化得更美,给了他创作和想像的空间。
    从大庆人工栽植的第一棵树,到如今的2600万株树木;从1980年儿童公园的整体绿化到2009年萨尔图飞机场的室外装扮,大庆越来越美的行进中都有他的足迹——

姜国义正在为树木剪枝

    出生在上海,读书在北京,1977年,26岁的姜国义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下了火车,眼前的荒凉让他的心凉了半截。然而,荒凉的大庆就像一张白纸,如何把这里绿化得更美,给了他创作和想像的空间。如今,32年过去了,大庆早已今非夕比,而这座魅力城市在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进程中,他功不可没,每一步大的绿化项目中都有他的身影和心血。他事业的发展更见证了大庆从那片荒原到天然百湖之城和绿色油化之都的演变。
    A 上世纪80年代
    艰苦中见证大庆第一抹新绿

    镜头:干旱、风沙、盐碱地,30年前的大庆,自然环境如此恶劣。当时,在一次植树动员会上,一位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在大庆,生个孩子容易,栽棵树,难!”
    1977年姜国义来大庆时,还没有成立大庆市。油田厂区、居民住宅区以及道路两旁都是光秃秃的,当时农林办林业组只有两个人,其中包括姜国义,主要工作是指导市民义务植树。
    上世纪80年代,大庆兴起了一场义务植树的高潮。春风送暖之时,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以及企业员工等都走上街头植树,大家热情高涨。然而,由于没有很好的植后养护,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树木的保成率只有50%,栽完的小树有一半刚刚发了一年的芽就枯死了。
    1980年,儿童公园破土动工,姜国义负责绿化设计,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得到应用,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的姜国义很兴奋。他起早贪黑设计图纸,设计方案通过后,那年深秋,他亲自到五常农村、林场等地选树,用油漆给每一棵选种的树打号。太阳落山了,他才从树林子里钻出来,身上的呢子衣服早已被树枝刮烂了。儿童公园的树栽了好几年,栽了死,死了再栽。如今的儿童公园绿树掩映,每一个大庆人几乎都去过,姜国义说,在儿童公园里,很多角落都留下了他的回忆。
    1981年,园林局进行了一次调查,当时的城市绿化覆盖率是5.2%,平均每人2棵树。2009年,城市绿化覆盖率是40%,平均每人12棵树。
    B 上世纪90年代
    兴起广场建设热

    镜头:东城区有时代广场,西城区有铁人广场,每到傍晚,广场上人来人往,悠闲漫步,这座美丽的城市渐渐成了人们心中的骄傲。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在建设了龙凤公园、景园、喇嘛甸公园、林源南湖公园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以绿地为主的广场建设高潮。上世纪90年代的大庆,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改变了建市初期光秃秃的样子。城市道路两旁的小树长起来了,每到春天,丁香花在盛开之时,市民们喜欢到路边散步。
    城市建设日益完善,而广场是市民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当时兴建了时代广场、铁人广场、乙烯广场等许多以绿地为主的群众休闲广场。
    为了丰富花种和树种,姜国义亲自带人去广州选适合于北方生存的花种,如月季、茉莉、木菊、牡丹等,并用火车运回大庆。当时大庆兴起的一股家庭养花风,居民们在邻居家看到好的花,都会掐上一枝,回家栽到自家的花盆里。园林部门经过培育和研究,把许多居民家养在自己家的花慢慢地栽到了大街上、公路旁。
    除了花种,很多树种也在逐步被引进。当时大庆只有杨树、柳树等不到10个树种,而现在已经引进了60多个树种。
    C 21世纪
    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大庆

    镜头:走在黎明湖边,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微风从湖面吹来,姜国义心情很舒畅,他每天傍晚都要到这里来散步。这里,有老年人遛弯,有青年人恋爱,还有孩子们在嬉戏……
    步入21世纪,大庆开始了生态园建设,城市森林、乘风湖、万宝湖、黎明湖等生态湖大规模地兴建。现在全市有80多个生态园。而在建市之初,全市的绿化面积是572公顷,现在已经达到了9000多公顷。城在绿中,绿在城边。
    9月1日,当萨尔图机场首班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坐在机窗旁的大庆人都可以俯瞰到美丽的机场大楼,绿油油的草地,吐露新枝的小树,还有那些盛开的花朵……而这些,却仅仅是大庆绿化人75天完成的。姜国义对记者说,机场绿化突破了夏季植树的难题,共栽了14万棵树,引进了32个树种。
    姜国义说,机场里有一种树叫中华金叶榆,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