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 杜仲林里好找钱

2009/11/20 10:22:56

    “靠山”怎样“吃山”?旺苍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杜仲经济林为各地山民们栽下了“摇钱树”。据统计,该县现有杜仲已超过3000万株,成片成林超过2000万株。根据单株生物量测算,全县杜仲干皮产量已达36000多吨,枝皮产量24000多吨,叶产量86000多吨,年产籽10吨。目前,英萃片区、五权片区和木门片区的10多个乡镇种植量超过百万株。
    11月8日,笔者在水磨乡采访时看到,远离县城的深山乡民们早已把杜仲当成了“致富树”来经营。
    老余家用杜仲换来新房
    在距离乡场镇约5公里的一个偏僻山坳里,板桥村新胜组60岁的余德清听说笔者是来采访农户如何种杜仲发财的,笑呵呵地说:“看啊,我住的这座砖木结构房屋就是杜仲树‘变’出来的。”同行的村主任杨敏告诉笔者:“他家已种了近20年杜仲了。原来家里收入主要就靠儿子在外打工挣钱,后来杜仲种‘上瘾’了,儿子也不打工了,就在家专心搞种养业,挣了不少钱。”
    在一大片已被剥皮的杜仲成年林边,余德清介绍说:“今年卖了大约2000株的产量,收入4000元。”说起杜仲,老余滔滔不绝:“我家杜仲干货特等质量的占到20%、一等占30%、二等占30%。剩下的是少量三等品。”
    据乡干部唐绍举介绍,全乡1745户,种植杜仲的就有1150户,面积达到3500亩,人平年增收200元以上。余德清所在的板桥村总共332户,种植杜仲的就有256户,新胜这个组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
    新胜组组长李腾刚对笔者说。“老余靠杜仲发财就具有代表性,他家不光最早修起了新房,而且还率先用上了洗衣机、大屏幕彩色电视和摩托车等现代化家电和交通工具,当时惹得其他农户羡慕不已,纷纷跟他学。”
    杨银章富了不忘乡亲
    靠种植经济林木发家致富,并且逐步形成“家庭产业群”的,当地人首推板桥村新胜组村民杨银章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做杜仲苗木生意了,从1985年开始卖杜仲产品。”杨敏介绍,“他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杜仲栽植管护经验,不光自家种得好,品质优良的杜仲树多,本人还成了周围乡亲们的义务技术指导员。”
    笔者看到,老杨家后山上齐刷刷的杜仲林,大约5000株,直径均在20公分以上。老杨正和家人一起对杜仲树进行修枝、防治病虫害等。杨银章告诉笔者:“乡场上有专门收购的商家,今年每公斤卖5元左右。”
    当然,杨银章的生财之道不只种杜仲这一样。他在林地边上套种的大黄,每年也有1000元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包产地里还种的有魔芋,地里还栽植的有桑树养蚕,一年总收入在1.5万元左右。
    逐步成为当地致富能手的杨银章没忘记为建设家乡出力。杨敏告诉笔者,新胜组在2006年前不通公路,当时为接通到场镇的组道路,在“一事一议”集资修路过程中,杨银章出资近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