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廷:为树农架起致富桥

2009/12/25 9:28:27

    采访郑钦廷是在一家小餐馆里进行的。时间已接近中午,老郑才匆匆忙忙地赶来。
    “若不是下雪,恐怕今天又聊不成了。”郑钦廷笑容满面地坐定,便与笔者聊了起来。
    郑钦廷,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家住任城区李营镇北郑庄。十余年来,他每天坚持5点钟起床,多数是顾不上吃早饭,便匆匆赶往工作地点,一直忙到天黑,忙到晚上十点多钟,也很常见。用披星戴月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
    他的工作是从事苗木经营,有客户要选苗种树,他就带领人家到苗圃现场选苗;有人要卖树,他就及时为人家联系客户,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最终促成交易。活脱脱一个“苗木经济人”,可老郑并不习惯这种叫法,他更乐意叫做“帮忙”。
    说起李营镇苗木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最初只有部分村庄从事苗木生产,李营镇苗木业迅速发展,上规模、上效益直至打出自己的品牌,被誉为“中国十大苗木之乡”,却是近些年的事。有数据显示,李营苗木已销往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额接近3个亿,苗农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
    李营镇是沙质土地,既不保肥,又不蓄水,庄稼收成差。穷怕了的人们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地里挖沙卖钱,年复一年,钱没挣多少,却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沟壑坑塘。
    农民要生存,归根到底还要在土地上做文章。经过政府带动,专家考证,定下了苗木生产经营发展大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的李营苗木种植业已成气候,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苗木品种多达200余个,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从事苗木生产或与其相关的三产服务。眼下,正值苗木销售旺季,来到李营镇,随处可以看到南来北往的货车满载着各种苗木发往全国各地。
    “每天有多少货车进进出出,每天达成多少交易量,无法估算,10余年来,仅我每天经手的大苗就不下150余棵,小苗更是不计其数。”老郑这样告诉笔者。
    帮树农解决燃眉之急
    郑钦廷从事苗木经营正值李营苗木生产渐成气候之时。“当时,许多农户觉得种树比种庄稼赚钱,纷纷在自家田里搞起了苗木种植,可到了苗木收获期,又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好苗木卖不出好价钱。”看到这一现象,老郑决定担当经济人的角色,为农户们“帮忙”。
    多年来,老郑“帮忙”帮出了门道,知名度渐渐提高,影响力也逐步扩大。2006年的一天,邹城市北宿镇一位姓徐的树农,种了150亩苗木,品种有国槐、法桐、大叶女贞等,眼瞅着几千棵树到了收获期,却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愁得一家人吃不下饭。老郑得到了这一消息,主动为其联系客户,又马不停蹄带领一帮人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以比市场平均价格略高的价钱解决了这位树农的烦心事。
    嘉祥县王集村一位树农承包了80亩土地,搞起了苗木种植。由于他的苗木品种市场需求萎缩,因而,树长成了却没有销路。这位树农决定再等上一年半载,可是市场依然没有好转。眼看着土地承包期到了,树还是没有销路,夫妻俩经常为此吵闹。郑钦廷得知此事,多方为其联系购销事宜,并组织青壮劳力,带上12米长的挂车,用了8天时间,把这位树农的所有树木销售一空。当这位树农点着到手的钞票时,激动地说,不是老郑哥帮忙,恐怕我的树要当柴禾烧了。
    把诚信作为立足之本
    按说郑钦廷干苗木经济人这个行当并不晚,光手下培养的弟子也有40余人了,如今这帮弟子正活跃在苗木经营市场上,就凭这一点,老郑的名气就不能算小,口碑也相当不错。可老郑还是觉得,如今,光李营镇从事苗木经营的就有上千人,如此庞大的经营队伍,难免良莠不齐,要想在这块地上立足,讲诚信是第一要务。
    有一次,聊城一位徐老板找到老郑,要求买胸径15厘米规格的树,老郑“帮忙”找到了一位树农,老板还先付了定金。正当老郑带领人马热火朝天地挖树装车时,那位徐老板借口树不符合要求,找机会溜了。一边是放倒的树,农户要树钱,一边是带去干活的人要工钱,这下可急坏了郑钦廷。“想想真有死的份!”老郑只得把树款、工钱一并垫付了,把已经挖好的树装上车,带回了自己承包地里假植以等待机会,这才化解了这次信任危机。
    市场就是这样云谲波诡,老郑遇到这种被坑的事还真不少,但他每一次首先想到的是诚信,是捍卫自己业已树立起来的好口碑,为此自己倒贴了不少钱。爱人经常唠叨他,钱没多挣,添的麻烦不少。天道酬勤,日子久了,农户、客商老愿与老郑做生意。就在前不久,嘉祥一农户几十亩承包地种植的法桐到了销售期,深知老郑为人的这位农户,竟将卖树的所有事情都交与老郑打理,自己忙其他事情去了,其对老郑的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老郑告诉笔者:“有时眼前是吃亏了,但却赢得了诚信的好口碑,这个账是划得来的。”郑钦廷就是这样,宁肯自己贴钱,也不愿违树农的心。
    服务一条龙赢得客户

    诚信为老郑的苗木销售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户,老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年经他手的苗木销售额就达到500万元之多。老郑把这归结为他的品牌意识。
    现在从事苗木经营的人很多,为当地苗木市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小农意识,在一部分人身上依然存在。如何规范市场行为,树立品牌形象,着眼于更加广阔的市场,对于老郑来说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人,老郑觉得还是先从自身做起,以德服人。比如,同行为了竞争,往往出现相互压价,甚至诋毁对方的行为,老郑对此深恶痛绝,并用行动证明给大家看。为了摸准市场行情,他经常到农户家调查摸底,并与客商积极磋商,本着双赢、多赢的观点,建立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农户要种植苗木,他前去指导,分析哪类树种市场前景看好,还经常到种植现场指导科学种植,以使效益最大化。到了销售季节,农户、客商爱打电话向老郑询问价格走向,他总是给对方恰当的分析。谁家要卖树苗,他总是自带人手,挖树、装车,结算,农户在自己田间地头就能收钱,省去了很多麻烦,同时更多了份保障,不至于被客户刁难。老郑的一条龙服务,渐渐成了他立身的品牌,别人都是坐等,他是上门服务,虽然多操心,但却省去了农户、客商的周转环节,从而赢得农户与客商的信赖,被他们誉为“苗木大王”。
    “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苗木业发展的今天”,老郑说,“这些年来,生意火了,多亏党的好政策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然,苗木市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健康有序发展。”
    临了,郑钦廷告诉笔者,他准备在近两年内成立一家相当规模的苗木经营公司,扩充自己的实力,拓宽经营渠道,做大做强苗木品牌,为广大树农架起通往富裕的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