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林身居深山心盈葱绿

2010/3/24 15:25:17

    三月的大菉镇米中村绿意盎然,村前屋后、田边地头……处处种满了盆架子、秋枫、扁桃、葵扇、罗汉松等景观绿化树。
    尽管长在深山里,米中村等增组组长叶茂林却将这里80%的苗木都销往广东,在扮靓广东城市的同时,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以前的1200多元陡增至2009年的3850多元。
    从城市开发建设中嗅到商机

    米中村为何与景观树结了缘?这还得从叶茂林说起。
    1984年,一心想要脱贫致富的叶茂林开始搞种植,种了十几年的水果,跟着市场转换品种,却总是不见效益。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为了寻找致富项目,叶茂林先后去了南宁、北海等城市。当时,每个城市都在搞开发建设,城市绿化需要大量的绿化树。这么多绿化树从哪里来?他从中嗅到了商机。
    “既然绿化树有这么大的需求,我为什么不去种呢?”叶茂林决定种植绿化树走出一条致富路。
    满山转悠只为研究育苗技术
    1999年,叶茂林买来盆架子的种子,开始尝试着自己育苗。由于缺乏技术,这次育苗以失败告终。
    “为何山上没有人管的树却长得好好的?这树应该不会那么难种吧?”叶茂林没有气馁,每天不是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满山转悠,观察树木的生长规律,就是在家里埋头研究、摸索,寻找育苗失败的原因。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成功培育出盆架子树苗。随着技术的成熟,2001年,他成功培育出了两万株树苗,并发动了10多户村民和他一起种植。
    背着苗木游街做广告
    如何才能让深山里种出的苗木变成钱?这让叶茂林煞费苦心。
    为了给苗木找到市场,叶茂林背着近百棵盆架子先后去到防城、港口、北海、南宁等地游大街,谁要喜欢他的苗木,他就送给人家拿回去种。叶茂林说:“这也算是做了广告!”
    在钦州背苗木做流动广告时,钦州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告诉他,秋枫、罗汉松等也是很受欢迎的绿化树,建议他试种这些树种。于是,叶茂林从外面买回了新品种的种子,开始了多品种、大规模地种植。
    广东对景观苗木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一个北海的朋友得知叶茂林种了很多绿化树,就主动帮他牵线搭桥。“和那些广东老板有了长期合作之后,彼此就有了信任,现在他们也不用亲自到村里收购,只要一个电话,我就把苗木给他们发过去了。”叶茂林说。
    自己的苗木卖出去了,叶茂林并没有忘记村里的群众,充当起了村里人的“苗木经纪人”。当了“苗木经纪人”的叶茂林可忙了。由于村里怎么也凑不够广东老板需要的苗木数,采访的当天,叶茂林一大早就去华石镇找苗木了。采访中,他又接到另一个广东老板给他打来的订货电话。“这个老板打算要一万株直径9-10公分的盆架子苗,整个米中村都没有这么多货!”叶茂林发愁地说。
    致富不忘村里人
    最初,村里的群众多不理解,这么小的树也能卖钱?2002年,村民们看到老板直接来收购苗木,于是纷纷加入到种绿化树的队伍中来,现在村里有170多户村民种植绿化树,就连周边的村民也被带动起来种植绿化树。
    “我打算把村里那20%还没种绿化树的群众也发动起来,带领更多人共同致富。”叶茂林高兴地说。
    由于自己培育的树苗满足不了村民的种植需求,叶茂林还把育苗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了村里人。村里的特困户也想通过种植绿化树脱贫致富,但却没有钱买树苗。叶茂林知道后,主动送给他们一定数量的树苗。
    在村里,不管谁在种植上遇到问题,都会来找叶茂林;走在路上,看到谁技术上有问题,叶茂林也会主动上前指导。
    仅种植销售苗木一项,叶茂林家平均年收入就有七八万元。2007年,种树致富的叶茂林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其妻唐雪英也成为2008年广西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2008年,叶茂林和自家兄弟一起建起了漂亮的联排别墅,“新房的入住标志着我脱贫致富了!”叶茂林笑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