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丽:壮乡“女状元”造林逾千亩

2010/5/9 9:40:51

    春风吹拂,林涛声声。早春的黄小丽特别忙,一大早就和家人扛上锄头、镰刀,爬上山头种树,护理树木。
    今年38岁的黄小丽,已有12年“树龄”,是上思县那琴乡远近闻名的造林“女状元”。12年来,她以山为家,以树为邻,与丈夫一道,在山上种下经济林1000多亩,还带动乡亲们造林8000多亩,把山林建成了自己的“绿色银行”。
    1991年,黄小丽与青年吴宏光喜结连理。成家后,黄小丽一直在县城打工,丈夫在外做小本生意。尽管解决了温饱,但难以致富。
    上思县地处十万大山腹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森林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转变,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山林分到各家各户管理,“自家”林木可自由砍伐,因此只砍不种,茂密的山林很快稀疏下来,绿色在逐渐消退。
    奔忙中,黄小丽看到疏残林、茅草坡逐渐增多,林产品的价格逐年攀升,凭借多年打工的经验,她觉得利用荒山造林应该是一条致富的门路。夫妻俩不谋而合,决定离家不离乡发展山区经济林。1998年春,两人一道把铺盖搬到自家责任山上安营扎寨,垦荒育苗、造林,创建了“三八绿色工程”基地。
    荒山虽大,要种什么树,如何种植和护理树木却成了难题。
    一年后,黄小丽自费到区农科院学习苗木栽培科技知识,还多次邀请区农科院教授、专家和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到基地做技术指导,逐渐掌握了施肥、除虫等造林技术,也确定了营林结构。于是,她拿出打工挣来的8000多元积蓄,到区农科院买来了4万株肉桂树苗。当年共种下玉桂、八角120亩、育苗80亩,兼种龙眼、荔枝各100多棵。
    由于种植科学、护理有方,树木和苗木长势特好。2002年,肉桂的叶子能收获了,当年收入2万元钱,收获了“绿色银行”的第一桶金。长势良好的树苗也吸引不少群众前来购买,2003年,仅育苗一项,收入就多达45万元。
    靠山吃山,为了方便育苗护林,黄小丽在基地上建了一栋二层的钢筋水泥楼房,真正把家安到了山里。
    看到山林越来越绿,黄小丽造林的决心更大了,又到本乡联惠村承包了450亩荒山,全部种上了经济林。
    为促进造林,她与丈夫做了明确分工。她负责苗木管理、带领工人育苗、植树、施肥锄草和除虫,丈夫则买了一台拖拉机,为购买种苗的农户送苗木、送技术。这些年来,黄小丽每天带着长期聘请的5名工人,在山上挥汗如雨。春种繁忙季节,她请的工人多达10多人,起早贪黑,播绿护绿。
    到2009年末,黄小丽家里种植的八角、玉桂达300多亩,其它林木1000多亩,还扩种甘蔗120亩,养鱼120亩,年纯收入约20万元。今年头两月,她养鱼的收入多达2万多元。她成了方圆几十里闻名的造林能手、致富能人。
    致富后不忘众乡亲,黄小丽花了2万多元,修建了一条进山道路,方便群众进山生产、运送山货。还长期免费为附近群众提供种树、种蔗等技术指导。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群众植树造林的面积逐渐增多,绿色染满了荒山。
    由于造林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黄小丽创建的“三八绿色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三八绿色优质工程”。2006年以来,她先后被评为广西十大造林女能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等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周春莲:花木创业致富路更宽

    张晓斌:卖三年鲜花开上轿车

    周斌:“百花掌门人”的创业路

    王学礼:流动的瞬间 永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