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花村”思变跨上高台

2010/7/11 8:58:55

“今天早晨又采了一茬鲜花,每朵花一毛五,三棚花共卖了640元。现在还不是盛花期,等过了7月份,一棚花采一茬就能卖到600多元。”东措庄村支书李永尚一边侍弄着花苗一边高兴地说。当问起一个大棚年收益时,他屈指算了一下,便顺口说道:“建一个2亩的大棚需3万多元,照现在的订购价卖上一年的鲜花,当年把本钱赚回来不说,年终还能挣个三千两千的。”目前,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东措庄村花卉基地占地250亩,共建大棚51个,每棚占地2亩,均为标准化钢质骨架结构冬暖式大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0余万元,占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的50%以上。
说起养花,东措庄村里有个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都喜欢栽花养花。也许是一家看一家的缘故,不大的庭院,或多或少地养上十盆二十盆花。人们在赏花之余,捎带着赶集,卖上几个零花钱,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收入。虽没发什么大财,但人们还是心满意足。
过去的东措庄村,村民市场意识不浓,致富信息闭塞,没能在土地上做出大的文章,仅仅是小麦、花生、玉米等老套种植模式,得到的收入并不很大,虽然能养家糊口,但是手头却有些紧巴。于是,人们对土地便不抱过多期望,不是把土地归还村集体,就是转包给他人,或是让留守家人随便耕种,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寻找第二经济收入源头。
村民盼致富、想致富,做梦都想从地里刨金攫银。为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该镇立足传统优势,结合生产现状,确定在该村发展大棚花卉产业。首先,镇里组织村里党员干部群众外出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通过到江苏沭阳、山东临沂南坊等花卉基地实地考察,让大家现场感受。然后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大棚花卉不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市场前景上,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同。
万事开头难,土地在哪里?资金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镇里专门成立由工作区、经管站等单位组成的驻点工作组,进村入户,解放群众思想,实行党员干部带头,通过土地互换、反租倒包等形式,整合了450亩土地,村里有4名村干部因此而变成了“无粮户”。镇里还主动出面协调信用社搞好信贷资金的扶持,一次性解决建棚资金80万元。为确保花最少的钱建最好的棚,村里还专门从临沂请来花卉专家指导建棚,规划建成了40个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钢质骨架结构冬暖式大棚。
对东措庄村人来说,栽两盆花不难,但要养好鲜切花,大家却成了门外汉。为让大家在管理上无后顾之忧,镇里专门从临沂南坊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栽花专家,并为其无偿提供2个大棚的建设用地,让专家就地建棚养花,实现花农跟着专家学,专家带着花农干。同时,他们还在每个大棚门口悬挂花卉管理操作规程,定期更换每个生产环节的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警示花农,加强管理。
镇里因势利导,鼓励花农成立花卉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之路,在资金、信息、技术、用工等各方面相互扶助,统筹协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今春3月,花卉合作社与江苏一花卉客商签订订单回收合同,价格随行就市,只要一个电话,优先上门收购,彻底解决了花农的卖花难问题,着实让花农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提高花农的技术水平,镇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结合花农的管理要求,经常组织花农外出现场观摩,学习取经,并聘请花卉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帮助花农分析市场行情,学习掌握先进适用的花卉生产技术。积极发挥好远教网络作用,组织群众收看花卉种植专题栏目。定期不定期举办花农座谈会,让大家交流经验,相互切磋。通过这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使花农的技术变得越来越过硬,纷纷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为调动养花积极性,镇里在政策、资金和待遇等诸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把上级的支农惠农政策优先安排给花农,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养花大户进行2000-10000元不等的奖励。年终还举行评先树优活动,并把花卉先进工作者优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培养对象。镇里还结合能源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采取“猪-沼-花”生产模式,改造提升肥效,沼液浇花,沼渣入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生活水准在提高,消费观念在转变,鲜切花越来越大众化,派上诸多用场,市场前景诱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鲜切花可观的收益不但把当地农户看红了眼,也引来了大兴、石门等周边乡镇农民,他们纷至沓来,索活求经。目前,该镇西八里、大垛庄、陈巡会等村街正在规划建设鲜切花基地,仅西八里一村就准备一次性建设占地200亩的40个高标准鲜切花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