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英豹的致富故事 心动不如行动

2010/8/20 9:28:53

苏英豹的致富故事 心动不如行动

移民溪口水库库区移民,却没有普通移民的“等、靠、要”思想,他凭借着山里人“不服输”的顽强和刚毅,自强自立,艰苦创业,成为方圆几十里移民效仿和称赞的榜样,他就是杜桥镇横溪村移民户——苏英豹。

6月底的一天, 记者沿着横溪山路盘旋而上,来到苏英豹承包的橘场——王岩平头橘场。此时正是橘花盛开的季节,成片的橘花林远远望去有如一片初雪,一阵轻风抚过,杂着一缕缕橘花的幽香,让人倍感心旷神怡。

“他不听我劝,非要跑山上来。”顺着苏英豹妻子冯冬菊手指的方向,记者见到了皮肤黑红、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笑容的苏英豹,他正一拐一拐地指导着工人给橘树喷药。看到记者走近,苏英豹乐呵呵地说:“眼下正逢柑橘种植关键时期,橘花凋谢前后应及早给果树喷药、压橘芽、除草,及时施肥,补充养料,疏果增产。”

冯冬菊心疼地对记者说,几个月前,苏英豹在喷药时不小心左脚摔成了骨拆,昨天刚出院回家,上午接到工人说喷药器坏了的电话,他就在家呆不住了。

当记者问起他移民初期的生活时,随行的老村委会主任苏仁安接过话题:“我们这里经过了两次移民,第一次迁移时英豹还小,第二次移民他约有10来岁了。” 苏英豹,1963出生于原溪口乡横溪村(现溪口水库库区),1964年全家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让出家园,祖孙三代9个人从低洼的横溪12线移民到了20线;1973年水库扩充加容,政府再次号召村民全部移居到25线,他们又一次舍弃新居,迁移至现居住地。

移居后的老村庄田地淹没,收入锐减,“一日三餐杂粮饭,一年四季布衣裳。”一时成了横溪移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解决生计问题,“15岁初中没毕业,我就下到生产队挣工分了。”苏英豹回忆,从懂事起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9口人,女多男少,父亲长年生病,家庭生活的重担自然落在他肩上。

苏英豹自豪地说,下生产队时他的工分就比同龄人高出不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里分到2.3亩田。为了保证全家温饱, 在政府的扶持下,他想方设法开垦了10多亩山地,勉强度过了艰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穷乡僻囊,也吹醒了苏英豹“蠢蠢欲动”的心。“当时很想出去闯一闯,不管成败都行。”怎奈故土难离,当他想到家里就他一个男壮劳力,如果自己外出,家里一大堆的事谁来管?想到这苏英豹外出的念头开始动摇了。

留下又能干些什么呢?正当苏英豹苦思冥想之际,村里传来对外承包柿头茶场的消息。他急忙跑到村里去打听,得知还可以个人名义搞承包,他高兴得一晚没睡好觉。终于,他如愿以偿地承包下了茶场。

“那时生产出来的茶叶卖给供销社,每公斤才2元多,一年下来,收入还可以。”茶场承包后,苏英豹家里温饱问题被彻底扭转。可惜好景不长,6年后,由于多种原因,村里决定将茶场分配到户,他忍痛割爱终止了承包。

在以后的日子里,苏英豹边打工,边种地,边留意着身边的商机。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村里王岩平头橘场决定对外公开承包。由于橘场荒废多年,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公开招标当天,全村竟然无一人参加竟标。打定主意的苏英豹瞒着妻子交了押金,果断地承包下了65亩橘场12年的经营权。

“那天没人和他竞标,他没有压价,爽快地承包下了橘场”村书记苏元明说,当时他也曾暗地里为苏英豹捏了一把汗。

“不知流了多少泪,也不知和他吵了多少架,他就是不放弃。”别看冯冬菊现在脸上挂着笑容,当初背地里哭着也不敢让苏英豹知道。苏英豹承包下橘场后,好多村民笑他傻,别人不要的东西,他当宝一样承包上了。“那时,只要他同意不承包,押金没收我都无所谓了。”

顶着众多的压力,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苏英豹咬咬牙坚信,“只要自己肯吃苦,承包橘场决不会亏。”后来,他干脆横下心把家搬到了王岩平头橘场上,和妻子没日没夜地苦干了起来。

承包第一年,他先后投入20多万元,购买几千株小橘树补种,置办了电动式喷雾机、汽油式喷雾机等等,实行机械化作业,单人工费就支付了4万多元。

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王岩平头橘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柑橘生长。如今,橘场在苏英豹精心培植下,生长出来的柑橘果色鲜艳,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