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失败磨砺成就苗木大王

2010/8/20 9:28:58

林远泉,江西远泉集团董事长,他28年痴心不改,领着农民们在荒山荒坡上栽种苗木、绿化大地。从1982年租赁1亩地搞苗圃,到建20亩苗木基地,再到今天4.2万亩的苗木、茶叶和果业基地,总资产达3.8亿元,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劳动模范”,企业被评为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全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全省十大种养示范基地”、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集团资产总额达1.6亿元。林远泉走的是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和谐发展之路,由此也成为一名新农耕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成功之路几多甘苦,几多艰辛。20多年来,林远泉以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演奏着“三起三落”创大业的交响乐。

1981年,不甘受穷的上饶县董团乡板桥村青年农民林远泉,在创业的征程上遭受了第一次灭顶之灾,他向全村农民赊销的2万多公斤稻谷在福建被骗,面对血本无归的困境,林远泉说:“进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身。”

林远泉开始到福建贩销花卉苗木,当年,还清了农民的粮款。通过贩运花卉苗木,他坚定了创办花卉苗木基地的信心。1983年,林远泉创办了春光花圃,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

市场有不测风云。1984年至1988年,由于花卉市场价格连续三年下跌,林远泉遭受了第二次灭顶之灾,亏了100多万元。农工催要工钱,债主上门逼债,银行催还贷款。

林远泉冷静分析:要从困境中走出来,关键要抓住机遇。1989年,林远泉抓住省里实施“蚕桑工程”的机遇,种植桑苗100余亩。通过两年艰苦经营,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获纯利30多万元。

1992年,市场蚕茧行情大跌,蚕农纷纷毁桑种粮,林远泉经历了第三次考验。他审视成败得失后,从单一经营中走出来,实施苗木、茶叶、果业、水产等综合开发策略。

如今的远泉集团,直接经营面积达4万多亩,11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2007年创产值6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

富起来的林远泉没有忘记农民兄弟。近几年来,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县市2.2万户农民发展林果业,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335万元。

2007年12月18日,远泉集团投资2.2亿元开工兴建全省首家大型花卉苗木交易市场,今年底竣工后,集团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3亿多元。

2010年6月2日下午,环鄱阳湖自行车大型采访组来到江西远泉实业集团的苗木基地。大片香樟沁人心脾,石榴树开出橙色花朵,正在茁壮成长的桂树苗亭亭玉立。快看大象!还有长颈鹿、狮子……一名女记者的发现,引得采访组一行人驻足观看。原来,那是景观树,被园丁修剪出不同动物造型,活像一个动物园。

欣赏了花卉苗木,采访组又来到一片天然原始森林——白鹭洲森林公园。进入园内,但见点点白鹭起起落落,声声呼唤清脆悦耳,显然它们已经在此安家落户了。据了解,白鹭洲森林公园面积为1.9万亩,是镶嵌在赣东北大地的一颗绿色明珠,更是鄱阳湖支流上的一方绿土。

守望这片热土的,是远泉集团董事长林远泉。他28年痴心不改,领着农民们在荒山荒坡上栽种苗木、绿化大地。从1982年租赁1亩地搞苗圃,到建20亩苗木基地,再到今天4.2万亩的苗木、茶叶和果业基地,总资产达3.8亿元,林远泉走的是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和谐发展之路,由此也成为一名新农耕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林远泉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没有忘记乡亲们。他利用集团公司的产品、技术、市场等优势,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走产业致富路。2009年,他的公司吸纳5000多农户,户均年增收3600多元。同时,林远泉以苗木为载体,以梨柚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县市5万余户农民发展林果业,让家乡的农民实现了种地、持家和务工三不误。

为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远泉又把新农耕文明引到了鄱阳湖边。他在鄱阳县团林乡筹备了8000亩苗木林,已经开始运营。如何更好地在鄱阳湖周边探寻出一条新农耕文明的和谐发展之路,林远泉一直在思索、在行动。

记者手记:新农耕文明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