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地堪忧 亟待拯救

2010/9/2 7:54:41

“城市快速发展、水资源过度利用、湿地迅速消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这些正成为北京湿地现状的真实写照。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人员于近日对北京24块湿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对7个重要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首次划分出北京湿地优先保护级别,为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做出规划。
五大问题威胁北京湿地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雷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其参与此次北京湿地调查对北京湿地现状、面临威胁以及采取怎样措施进行保护等问题做出了解读。
“北京市湿地面积约5.14万公顷,类型比较单一,人工湿地所占比例更大,主要为库塘湿地,天然湿地包括河流和一些大水库周边滩涂形成的次生湿地。”雷霆认为,当前威胁北京湿地的问题可以划分为水资源缺乏和人为干扰两大类。
北京湿地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但目前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专家认为,北京湿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其一,水资源缺乏。北京是个极度缺水的城市,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干旱成为威胁湿地的主要因素。湿地缺水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旱生和中生植物在湿地植被中的比重增加,最终造成湿地消失。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城近郊10处湿地不同程度缺少,占调查总数的41.67%,其中潮白河、清水河、汉石桥湿地、拒马河等湿地水资源缺乏较为严重。
其二,水体污染。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田面源污染、游客丢弃物等,污染物含量超过湿地自净能力,是造成北京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区域中6处湿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占总数的25%。其中北沙河、北运河、温榆河、凉水河4处湿地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湿地生物难以生存。
其三,资源过度利用。北京湿地普遍存在水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部分湿地已经因缺水而产生退化现象。
其四,旅游开放强度过大,超过湿地承载力,对湿地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调查区域有14处湿地进行了旅游开放,占总数的58.33%,其中金海湖、拒马河、龙庆峡水库、野鸭湖、玉渡山水库开放强度较大,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其五,占用湿地。北京湿地周边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区域,农田、建筑、水利设施、公路等对湿地植物及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调查区域内66.67%的湿地周边有农田分布,其中金牛湖、拒马河、清水河、汤河等湿地周边农田面积较大,白河堡水库、凉水河等湿地沿岸被水利设施占据或使用混凝土进行加固,对湿地生物赖以生存的水陆交界区域造成较大破坏。
城市湿地保护应尽早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城市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组研究员俞慎对本报记者说,城市湿地所体现出的功能主要包括湿地景观和湿地本身的生态功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湿地建设进行相关的经济开发。
针对湿地保护措施,雷霆认为:首先,可以通过水资源调配和中水利用维持湿地的生态需水,同时要减少向湿地的直接污染排放,通过在湿地周边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建设防护带等手段降低农田的面源污染,这样可以缓解由于可利用水资源缺乏导致的湿地退化;另一方面,珍稀濒危湿地动植物、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加强对偷猎、滥捕、采挖砂石、无序建坝等活动的管理力度,降低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
“目前北京市政府对湿地保护非常重视,实施了多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同时正在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公园建设规划。”雷霆说,总之,北京湿地现状为我们提出了警示,即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湿地保护。
对于湿地的保护时机是否会因为降雨期而有所不同,雷霆指出,今年北京市降雨量尚可,但只有河流和库塘湿地水源的上游有充足的降水,湿地的水位才会有明显上升,目前湿地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并没有显著改善。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室副主任逢焕成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湿地保护,任何实际介入都可以,没有必要考虑降水的多寡。
“湿地的生态效益巨大,需要在思想上做足长期投入和坚持的准备。”逢焕成强调,增加城市湿地可以降低城市的生态风险,促进城市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