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绿叶子”变“金票子”

2010/9/10 8:16:37

为改变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局面,在山区综合开发中,镇康县围绕建设100万亩高优农产品基地目标,全面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实现了兴林与富民双赢。
走进镇康县南伞镇5000亩澳洲坚果示范基地,一棵棵坚果树苗显得稚嫩又可爱,南伞村村民王习宁正和全家人一起给自己的500亩澳洲坚果除草。去年,王习宁把林改后自家拥有的山林全部种上澳洲坚果,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开心地说:“坚果成材后,产权和效益全是我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跟着沾光,‘绿叶子’变成了‘金票子’,这就是我家的‘绿色银行’呀!”
近年来,该县围绕规划建设100万亩高优农产品基地的目标,抓实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实现了兴林与富民双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共进的局面,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要金山更要青山
镇康是我省林业重点县之一,森林资源富集,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0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5%,有活立木总蓄积量819万立方米,年林木生长量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镇康同样也是林业产业小、企业弱、林农收入低、经济效益差。形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传统的粗放经营是重要因素,镇康林产业很大程度还是“靠天吃饭”,大量经济价值低下的商品林存在,是制约镇康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要金山更要青山。”县委书记郑建奇说,靠山吃山绝不是坐吃山空,绝不是贪得无厌地一味索取。镇康县是一个山区半山区占95%以上的山区县,如何让占全县半数以上的山区半山区农业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一直是县里思考的重大课题。因此,在山区开发中,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既要金山更要青山,深入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的战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特别是在中低产林改造中,全县干部群众铆着一股劲念好“山”字经,把林地种“活”,在严格保护公益林、生态林、水源林和自然保护区林地的前提下,把荒山荒地和经济效益低的灌木林改造成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使林产业的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使林农得到实惠。
为了镇康的天更蓝、山更绿、民更富,今年初,县里相继出台了中低产林改造目标任务、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等,提出要以调整森林结构,培育优质高效商品林和特色经济林,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科技支撑为手段,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实施主体,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进中低产林改造。中低产林改造政策,激活了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和活力,广大林农积极发展泡核桃、膏桐、澳洲坚果、茶叶、橡胶等林果产业。
要产业更要生态
东风吹来满目春。放眼镇康山山水水,“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全县178.86万亩低产商品林迎来了生机和活力,全县林农爱林护林营林意识进一步增强。
中低产林的改造,有效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同时,核桃、茶叶、橡胶、木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后劲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目前,全县新发展林产业31.32万亩,其中:泡核桃21万亩、膏桐6.8万亩、澳洲坚果1.32万亩、橡胶0.7万亩、茶叶1.5万亩。
镇康县决策者们乘势而上,提出了林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把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与林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到“十二五”末完成中低产林改造46万亩,并围绕林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改变林业产业投入不足,解决种植水平不高、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来提升林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涉林农户的收入。以发展工业资源型林业为重点,围绕建设100万亩高优农产品基地,在培植特色产业和发展农产品基地上大做文章,引进优良品种,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优,发挥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强、做精,以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该县大力引进推广核桃优良品种,优质种植面积达到60%以上,忙丙村村民杨军在自家的山林种植核桃80亩,已挂果30亩,年实现收入8万多元。“只要抓住了林业这个牛鼻子,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来谋划林业改革和发展,把中低产林改造作为破解森林经营难题、推进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认认真真在林字上作文章,念好‘山字经’,通过像种菜一样来种林,像种田一样种好林地。林地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县委书记郑建奇对山区综合开发有着太多的思考。
要富民更要兴林
盛夏时节,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榆秀,正指挥20多位工人精心培管公司建在南伞村的5000亩澳洲坚果基地。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是集澳洲坚果种苗培育和供应、高效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技术服务、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专业综合性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在南伞建立了5000亩澳洲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并于今年投资2000万元,在镇康开工建设坚果加工厂,年加工果仁3000吨、果壳10000吨。
像陈榆秀一样,去年以来,该县共成功激活4794万元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镇康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机制创新,激活了社会各界纷纷进军林业领域。”郑建奇对笔者说,林改以后,林地的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都已到了千家万户,怎么样发挥它的效益,如何进一步增加它的产值,这是我们要帮助老百姓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机制,探索出“公司加基地、企业携手农户”等多种经营开发新模式,吸引了一批企业和个体大户投资发展林业产业。
在忙丙乡周边新垦的山头上,一望无际的茶园长势喜人,这是该乡个体大户彭国义投资90多万元开发的高产优质茶基地。“中低产林改造后,我已建成高优生态茶园3000亩,每年收入达到450万元,我正力争打造全县、乃至全市最好的茶叶产业开发基地。”彭国义一脸灿烂地说。
机制变新,全盘皆活。在优惠扶持政策激励下,先后有后谷咖啡公司、如意橡胶开发公司等一大批企业与镇康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竞相参与打造山乡“绿色银行”,集约林地面积超过了2.2万亩,促进了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镇康以“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建立核桃基地50万亩、茶叶基地7.6万亩、橡胶基地6.19万亩、澳洲坚果基地1.8万亩。在规模基地的带动下,全县林业生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林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通过中低产林改造,镇康林农的“叶子”变成了“票子”,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以核桃、坚果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共实现林业总产值18703万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1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