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袋子”育出的乡土苗木将上路

2010/10/15 8:18:10

今冬明春,一批养在“袋子”里的大苗,有望成为城市绿化的“生力军”。记者昨日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了解到,我市容器苗培育技术日趋成熟,每年能提供苗木上百万株,一批适应本地城市绿化的乡土树种也已投入培育。
容器苗是用特定容器培育的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这类幼苗通过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中育苗,容器中盛有养分丰富的基质,使苗的生长发育获得较佳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据省亚作所副所长林霞介绍,原先乡土苗木繁殖数量有限、成活率低且价格昂贵,容器培育技术不断成熟让乡土树种人工繁育成为可能。
“以往大树移植都要连根带土,还要修剪枝叶,影响成阴。容器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且根系装在可降解的袋子,非常环保。”据林霞介绍,容器基质本地取材,用木屑、稻谷壳、桔梗、落叶来固定根系、提供肥料,实现废弃物重新利用;容器栽培标准化控制技术正在推广,光照、温度、水分、肥料都达到一定标准,在容器中培育大苗一年四季可以造林。
据了解,省亚作所从2003年开始着手乡土榕树容器栽培,多年来针对不同树种和不同绿化空间来进行培育,每年能提供100到200多万株苗木。目前容器培育的台湾相思、木荷、壳斗等苗木已经在温州生态林和沿海防护林中已经广泛种植,苍南、瓯海、永嘉、瑞安等示范基地也有上百万的苗木正在培育。预计明年3月,20多万株容器栽培的乡土苗木可以转移到生产基地进行继续培育或直接“上岗”,未来几年,容器苗有望在塘河沿岸等城市绿化项目中舒展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