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强:十年“牡丹江湖”路

2010/12/20 15:16:53

个人简介:

十年,时间打了一个结。十年前,菏泽农民李允强只身来到青岛,创建了一座牡丹园;十年后,这座牡丹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地标。李允强说,十年的经历让他有种成就感,包含着异乡创业的艰辛,更有梦想实现的喜悦。

李允强介绍他在青岛市收集的一颗30年生牡丹树。

2009年10月23日,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阳光明媚,暖风和煦。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天香牡丹园迎来了十年庆典。初次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仿古大门,记者感觉似乎来到了牡丹之乡菏泽的曹州牡丹园。走进园子,正前方垂柳飘扶,垂柳的后面即是成片的牡丹,半遮半掩中有了几分江南景色的秀美。

十年,时间打了一个结。十年前,菏泽农民李允强只身来到青岛,创建了一座牡丹园;十年后,这座牡丹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地标。李允强说,十年的经历让他有种成就感,包含着异乡创业的艰辛,更有梦想实现的喜悦。

建园风波

十年前,牡丹园所在的青岛市城阳区还是一个乡镇,李允强要开办的牡丹园就在这个镇一个村庄。这里荒凉而偏僻,杂草掩人。当李允强把自己要发展牡丹园的目标锁定在这里时,全家人捏了一把汗。

1999年秋天,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的花农们又迎来了移植牡丹季节,花农李允强本该是最忙的时候,但是全家人却不见了他的踪影,随之不见的还有家里一千万元的储蓄。一千万元!这是李允强和家人20年来靠从事牡丹等苗木交易的辛苦所得。10多天,人怎么也联系不上,这让全家人万分紧张。原来,李允强是赌气离家出走的,那天中午开了个家庭会议,李允强提议到青岛投资建设一个观光牡丹园,他的想法遭到全家反对。全家人提出质疑:菏泽的生意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冒险?一气之下,李允强独自携款出走。半个月后,李允强出现在青岛,他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决心要在青岛创建牡丹园。

做出这样的决定,李允强并不是盲目行事。在多年来的牡丹交易中,他去过很多城市,也交识了很多牡丹专家,其中就有中国牡丹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政安博士等业内专家。李允强和这位牡丹博士聊了很多,慢慢地,李允强产生一个想法:不再局限于“靠卖牡丹挣钱”,试图挖掘牡丹更大的价值。

他说,牡丹能招来游客,花开时节百万人来观赏,那么把花栽到更多的地方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牡丹是不是发展牡丹业的另一个途径?1999年,他得知青岛市城阳区刚刚设为开发区,正在招商引资,是个机遇。

李允强说,人要干事业,没有胆不行,认定目标,就要敢干,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出身农民的李允强思想超前,有胆识。1980年就开始租地种牡丹,从事牡丹种植和交易。1989年小有成绩的他自费到华中农大林学系园艺花卉专业深造。两年后,李允强发展牡丹的思路更清晰。李允强曾多次到青岛、西安等旅游城市考察,希望能发现新的机会,直到1999年,才把目标确定。

李允强善于结交朋友。庞成建和李风喜是他的左膀右臂。庞成建说,刚来到时,青岛的牡丹园还是荒地,除草平地就忙活了4个多月。整理好土地,李风喜就负责到菏泽的牡丹基地起苗移苗,耕地、种花、嫁接,白天大家拼命干活,晚上还要轮流值班,看护牡丹。即便这样,还是有些牡丹被偷。为了打点关系,李允强就向牡丹园所在的村庄赠送牡丹,每家两盆,慢慢地就和村庄的关系融洽了。大干三年,牡丹园已基本成形,大门和围墙也建设起来了,附近村庄的村民都说:“菏泽人真厉害,以前是一片草荒,现在在家就能看牡丹了。”听到这样的称赞,李允强笑了:“刚来时,住的是废弃的板房,吃的是咸菜稀饭,如今一个园子摆在面前,三年的苦没白吃。”

牡丹园建好了,怎样把品牌打出去?李允强说他这个人爱“折腾”,每年牡丹花开时,他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把媒体的记者都请来报道。2002年前,由于地势偏,牡丹园没有开通公交车,李允强就自己出钱承包车辆,到旅游景点宣传,招揽游客,让大家免费坐车,在车上售票。为了烘托牡丹园里的气氛,李允强还把菏泽的斗鸡、斗羊、武术表演等杂耍搬到这里,吸引游客。

李允强说,2002年的时候,牡丹园刚建好,城阳区就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700多家韩资企业,这使他更坚定了对牡丹园的投资建设。为了规划好牡丹园,他咨询各方专业人士,把园子里的600多个品种20多万株牡丹进行移栽。

牡丹见地

从卖牡丹挣钱,到异地办牡丹园,李允强对牡丹的感情越来越深,对牡丹文化的感受日益提升,在发展牡丹产业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当年,李允强对牡丹园大门按什么风格建设的问题曾考察过苏州、北京等地,但是最终确定仿造曹州牡丹园的图纸进行建设。他认为,仿古大门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气氛,与牡丹文化最融合。李允强把每株牡丹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让游客更多的了解牡丹,李允强在每株牡丹前都标明品种类别,设置一些牡丹传说的展板,在游客观赏牡丹时,更能了解到牡丹文化和内涵。

在牡丹的感染下,很多外地的游客都想拥有一株,但是牡丹属于木本,根系发达,要想起苗,只能带很大的土球,那样就很难携带,很多游客只有遗憾地离开。李允强几番思考,反复试验,跳出原有的花盆样式,设计了一种盆壁有洞、盆底有洞的高花盆。把牡丹花种在盆里,再埋在地下,这样就保住了花盆内的牡丹根,而多余的根系可以透过花盆上的洞生长出来,游客购卖时可随时挖起带走。为培育出即便宜又好看的牡丹,李允强采用了嫁接技术,培植出盆景牡丹,第一年种植了5000棵,全部卖光。李允强刚研制成功这种微型盆景牡丹时,并没有估计出它的价值,目前,这个产品已成为了李允强的招牌,几乎每个游园的客人都会带走一棵。

李允强善于思考。2005年的春天,李允强来到大连,在与园林局谈业务时,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大连市园林处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公园都是对外开放,公益性质的,不售门票,只有通过搞一些活动来增加收益,比如说举办花展。灵机一动,李允强建议可以做牡丹花展,这个建议正好迎合了大连市园林处工作人员的想法,很快,大连市劳动公园购买了李允强的1100株牡丹,举办牡丹花展。眼看就要成功,李允强却遇上了难题。原来,大连气候较冷,牡丹要在5月15日左右开放,如何保证牡丹在大连“五一”期间开花?只能从外地移栽,而菏泽和洛阳的牡丹在这个时候已经全部凋谢,那么关键就是如何选择移栽时机。经过多方查找资料,询问专家,李允强总结了一个延迟开花的办法。最后,对方选取了青岛牡丹园的1100株牡丹。这一届花展成功举办,大连公园两周净赚了100多万元。他说,大连一个花展创收100多万元,而自己的牡丹园一年也只能创收几十万,大连之行成了他的取经之路。比葫芦画瓢,李允强聘期了策划公司,在以后牡丹盛开之际,他总是提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做足宣传,花展期间增加了小吃、象棋比赛等新花样,这使门票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一倍。李允强拉伸了牡丹产业链条,异地办花展成为他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在牡丹园的十年庆典上,记者见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花卉博士刘政安,他说,10年前,李允强在大家靠卖牡丹挣钱的时候,最先走了出来,异地建设观赏园,扩大观赏范围,创新牡丹经营模式,得到了当地乃至更广区域的广泛认可。

李允强的牡丹园成为青岛城阳区的一个亮点,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青岛当地政府打算将李允强的牡丹园开发成城市公园,由李允强组织人员负责养护。牡丹园是李允强十年奋斗的结晶,他与牡丹园血脉相连,开发成城市公园,对李允强来说万分不舍,这个消息令他经常陷入沮丧的情绪中。但是后来,李允强想明白了,思想也随之转变。他说,社会发展了,城市化步伐加快了,但是牡丹价值的开发没有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如果牡丹能发挥更大的公益价值,为城市园林建设增色,那么他愿意。

李允强说,十年是个结,十年之后,不管牡丹园的归属如何,他都不会退出“牡丹江湖”,他要继续研究牡丹,发展牡丹,壮大牡丹产业。李允强的行动正如他的人生信条:自幼已坚牡丹志,风霜不动爱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