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闯出“横栏模式”

2010/12/30 9:31:57

来花木基地选购的人络绎不绝,正在浇水的花农笑了。

农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农民在自家院子里栽树种果,其乐融融。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古镇的“灯”更亮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让横栏的“花”更艳了。这两个紧挨着的南国小镇,在“灯”与“花”两个产业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感情。
如今说起横栏的“花”,全市人都为之竖大拇指,不仅是横栏以三沙村为代表的花卉苗木享誉全国,还因为横栏人把花花草草种出了高效益,农民人均年收入高过全市平均水平,闯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横栏模式”。十年前,三沙村的农民靠从古镇人那里学到的种植技术,在自留地里种苗木尝鲜。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三沙村八成农民从事苗木产业,五沙村靠种花木脱了贫困帽子,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14000亩,年产值超3亿元,花木地租金从2001年的1500元/亩,上升到今年的均价5000多元/亩,价格最高的超过13000元/亩。
横栏不光只有花,工业更是“百花齐放”,茂辉、永兴等几大工业区保持快速发展,周边村子的农民们靠着出租物业富裕起来。但该镇党委、政府的思路很明确,用镇长梁容培的话说就是:“发展经济的落脚点是民生,生活水平提高了,还需要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所以这两年,镇里对于镇容村貌改造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加大了。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横栏镇发展经济全镇一盘棋调控,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增收。据初步预计,今年底全镇所有村的集体年收入都将超过1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160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路通路好财气旺
记者一到三沙村,村支部书记吴丙耀就拿出一张地图,那是全村路网建设规划图。图纸上,一条中心农路将三沙6000多亩土地一分为二,并与后来开通的古神公路交叉,打通了三沙南北和东西四面交通。
这是一条早在2001年就修好的农路。也正是这条路,改变了三沙村人的命运。
吴丙耀告诉记者,之所以修这么一条路,是因为当时一些在自留地种苗木的农户,树种大了,但没有路运出去,尤其是像前几年畅销的大王椰那样的大树。
以前三沙村的路很窄,“有车过来,只能先避让,让对方走了,自己再走。而且泥石路一下雨就大坑小坑。”花农李生说,现在条条硬路通地头,路通财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