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山:一位老场长的植绿半生缘

2011/8/25 16:12:09

姚德山:一位老场长的植绿半生缘

每到夏秋季节,去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丰山林场的游人,都会被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而,他们不知道,要没有一位特殊的老人,他们也许看不到这些美景,眼前的丰山,也许还会是50年前光秃秃的样子。这位老人叫姚德山,今年91岁,是丰阳镇郑家峪村人。

上世纪50年代,整体面积740亩的丰山放眼望去还尽是荒山秃岭,自然环境同现在有天壤之别。1953年,郑家峪村成立林业队,又由林业队改为林场,年轻力壮、责任心强的姚德山被村里选为林场场长。为了让丰山尽快披上绿装,身负重任的姚德山,带领林场职工建苗圃、种树苗,先后培育出板栗、核桃、洋槐、平柳、燕子柳、五角枫、香椿、马尾松等林木。他们还自采种子,自开荒,每天30人出工,以每日种植4000棵树木的速度,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结束了丰山的无树历史。

青年林、义务林、干果林、混合林、用材林……为了方便管理,姚德山根据树种特性将林场规划成片,并赋予它们响亮的名字:整片栽植杏树的叫杏花林、长在山门的松林是青松门、山顶栽植的五角枫为红叶林……姚德山将林场的每一亩地都落实责任人,并派专人管理。在姚德山和林场职工的悉心照料下,原先光秃秃的山脊旧貌换新颜,丰山渐渐披上了绿装。

然而,造林容易守林难。为了管护好这片山林,姚德山从没有松过一根弦,少操一份心。姚德山和3名职工以林场为家,吃住将就在山上的小石屋里。那时候,农村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缺少做饭用的柴火,有人就动了歪脑筋,瞅准山上成活不久的用材林。一次午夜时分,山上来了3个偷树人,他们刚找准目标要刨一棵碗口粗的小树,就被正在巡山的姚德山一声断喝给吓跑了。日子久了,看到山上只有几个人看守,那些偷树人又动了心思,胆子越来越大,单纯靠规劝已经不起作用了。眼见丢失的树木越来越多,姚德山痛心之余只得另寻他法。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姚德山他们就悄悄蹲在马尾松下隐藏起来,以防有人趁着天黑到山上偷树。一旦发现可疑之人,他们就跳出来大喊一声,那偷树人听到喊声,常常抱头鼠窜。这样几次下来,再也没人敢来偷树了。由于姚德山他们常年坚守在山上护绿植绿,几年下来,树木不但再没损失过,那些幼树也长大成林,为丰山竖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姚德山就已是远近闻名的治山模范,多次到平邑县大洼林场、万寿山林场、四海山、天宝山等地传授造林经验,交流治山体会,多次受到县乡有关部门表彰。姚德山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后,好几家林场都向他投出橄榄枝,以优厚条件邀请他去做管理工作。面对名利双收的机遇,姚德山却视若浮云,以“离不开丰山的缘故”婉言谢绝了。

为了护林造绿,姚德山搭进了大半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丰山,奉献给了祖国的绿化事业。然而,常年劳累使得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让他下山为集体看管10亩苹果园。闲不住的他,竟又在林地上栽种了4000棵杨树。如今,姚老虽已年届90,却依然植绿不止。这位造绿的功臣,在丰山人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烙印。那一株株迎风招展的小树,也正向游客们倾诉着对姚老深切的依恋。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卞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