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慕名来到茅山脚下的句容后白镇西冯村,探寻“网下”的实景——群绿环抱,岗峦叠翠,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琳琅满目,家家户户,屋前屋后,种草栽树。
“我们这里,典型的丘陵山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交通区位没优势,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个句容‘北大荒’。”村支书李治顺说,由于岗坡山地,种一亩水稻,光水费就贴上不少,根本不划算。
不种稻子,种什么合算?
全村村民来了一次“观念颠覆”。
找到适应产品,
缺水与增收就不矛盾了
种草坪!“丘陵地区土地瘠薄、土壤肥力差,但草坪草抗逆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这样的自然条件能很好地发展草坪生产。”大学生村官、村副支书李颖聪细述起来:种草坪的明显好处是成本低、效益好。有一种草叫马尼拉,播种以后,3-5年就不需要再种了,这种草的根系很发达,根上长的叶子一年可以铲三次,平时用工很少,只需简单的管理,并且对土壤要求也不高,用水少,一般的岗坡地都能种。种这种草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虽然不算很高,但与种植其他作物相比,是低成本高效益的。
西冯村从1996年开始种植草坪,刚开始零零星星,经济效益不明显。2005年,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帮助下进行引进新品种、培训新技术,才使草坪种植“铺”开来。目前,土地产出效益由原先的每亩300多元提高到每亩3000多元。
全村3000多亩土地绝大部分是丘陵岗坡地,目前苗木草坪2500多亩。去年底,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1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