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治碱大王魏坤峰 演绎着“人间的神话”

2008/5/24 22:55:21

    盐碱土绿化一直是世界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盐碱地是一种患了"癌症"的土壤,是"绿色的禁区"。而我国便有52亿亩盐碱地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100多座城市矗立在盐碱地之上。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山东省德州市就分布着400万亩盐碱地,属北方盐碱重灾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有不少仁人志士做过许多绿色的梦。据考证,古代的大禹、刘备、东方朔、颜真卿都曾想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播下绿色的种子。然而,一个个希望都被化为泡影,摆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植树不见树,种花花不长"的凄凉景象。
    时光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欠发达的德州市在全国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神奇:德州市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盐碱区绿色工程--德州市中心广场,不仅荣获山东省城市精品工程金奖,而且还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绿化是中心广场的"闪光点",说起这一骄人的业绩,德州的父老乡亲心中自有一杆秤。在德州,只要提起"魏坤峰",熟悉他的人都会自豪地说:"那是咱德州的园林大师"。
    据资料介绍,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从事研究盐碱土改良绿化已经五六十年了,但是成效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盐碱土的化学成分过于复杂,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理。而60年代毕业于保定农业专科学校的魏坤峰与盐碱土改良绿化结缘,却缘于16年前市长的一段激将令……
    1984年,原德州市副市长王兴浩,在一次全市绿化会议上突然把时任德州市绿化队队长的魏坤峰从座位上叫起来,"你这个队长如果能改变德州市年年种树不见树的面貌,市委、市府就给你重奖!若还是这个老样,我看你这个绿化队长也就是个空摆设!"
    市长的一席话让已经"而立之年"的魏坤峰深感责任重大。他一咬牙,拿出了3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自行车。从这往后,一些喜欢早起的老人发现,每天早上六点钟,总会见到一个哼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骑车人,大街小巷的串游,专捡那些有草有树的地方蹲着看上半天。他,就是魏坤峰。一个炎热的夏季,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远离市区的一个偏远小村。忽然,他发现路边一户村民正在盖房子,地基上铺满了芦苇和麦秸,细一打听,原来是压盐碱用的。这一发现让魏坤峰心花怒放,他顶着烈日赶回单位,立即开始试制以碎柴草为主要原料的防盐碱材料。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一种能够控制盐碱上升的"隔盐层"植树法诞生了。经过试验,该项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还可以把树木成活率提高到20%以上。
    这一成果在实践中一经运用,就大显其能。据德州市财政局审定,从1991年起三年内,德州市应用该项技术仅节省苗木费一项,就创造间接经济价值156万元。为此,1992年,深圳刮起重奖科技人员"台风",魏坤峰被德州市委、市政府予以重奖,并授予"德州市科技明星"称号。
    凭着近10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和各种花木打交道的硬功夫,魏坤峰一经摸透了德州城区盐碱地的脾气儿,心中的挑战欲望就越加强烈,下一步他要向一向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在盐碱地上搞绿化的目标冲刺。
    1992年冬,魏坤峰顶风冒雪赴京津、奔浙赣,开始了"耐盐花木与地被植物筛选"课题的研究。这是省科委立项资助的重大科研项目。筛选耐盐花木,就是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花木引种在盐碱土上,观其生长,看哪种花木适应何种盐碱土,以从中筛选最佳花木。根据各地的土壤结构,花卉生长情况,他选择了300多种花木,装了满满三口袋,乘汽车、换火车,赶回德州已经是大年初一凌晨。望着魏坤峰瘦削的面孔,妻子伤心得直掉眼泪。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魏坤峰终于从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300多种花木中,筛选出36种适合华北栽培的园林植物,大大丰富了盐碱地园林的植物材料,这一成果获得了第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二等奖。
    雪松,一向被称为绿化王国的皇冠,是世界三大著名风景树之一。雪松能否在盐碱地种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课题。1995年春天,魏坤峰骑车经过华能德州电厂,发现十几名工人正在砍刨已经枯枝发黄的雪松,这36棵雪松是厂方以每株千元的价格买来的,他的心一揪,情不自禁地大呼:"手下留情!"民工们被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呆了,他顾不上自我介绍,一路小跑找到了厂方负责人,厂领导见到大名赫赫的魏坤峰,立即暂缓了36棵雪松的死刑。经过20多天的改土诊治,魏坤峰发明的"改碱肥"不仅让36棵雪松"起死回生",而且神奇般地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说起魏坤峰的盐碱土改良肥,去年还让天津足足露了一回脸。天津开发区的百里盐滩一直是绿色植物的"禁区",天津开发区绿化总公司经过对全国各地多种改碱物料对比筛选试验,决定采用他研制的园艺盐碱土改良肥。一年过后,天津开发区的百里盐滩树木成活率达到95%。此后,魏坤峰名声大震,他发明的园艺盐碱土改良肥,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视为中国盐碱区绿色的希望,正在全国10个省近百个城市普及推广。山东农业大学的郭成元教授在一次全国园林学术会议上专题发言中提到魏坤峰时,把他誉为全国的"治碱大王"。包括天津在内的许多有盐碱地的省、市,纷纷聘请他作当地的绿化顾问。他多次出席全国园林学术会议并作盐碱地绿化专题学术报告。
    在魏坤峰的家里,最值钱的恐怕是几千册有关园林方面的书籍,前几年搬家,光这些书就足足装了一大车。他妻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家里来了客人,需要老魏去买调料,谁知,半小时过后,调料没买来,却拎回了一摞书。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至今还埋怨:父亲当了十几年园林处副主任,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每次回来大包小包不是花木,就是书籍。去年,他到西欧各国考察园林,每到一地,并没有沉溺于优美的异国风光,他最大的兴趣依然是搜集国外园林发展的最新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唐学山教授在一次全国园林设计进修班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搞园林设计的人必须是一个胸藏丘壑、腹有诗书的人。从最起码的意义上说,你得把《辞海》中有’山’有’水’的词条全弄明白,然后,才谈得到进行园林设计……"
    教授的一席高论让在场的魏坤峰豁然开朗,从微区改碱绿化到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再到盐碱地草坪肥,他心目中最高的境界就是在盐碱地上构筑出绿的海洋、花的海洋……于是,他决心向园林学科的制高点--园林设计进军。
    机会终于来了。1998年,德州市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绿色工程--德州中心广场进行绿化招标,尽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绿化精英纷纷倾出自己的绝技,可魏坤峰当仁不让,一举夺标。面对中心广场的绿化设计,他也把中心广场当成"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人,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必须有自己的胸襟,必须有自己的形象特质!他和他的助手们,根据广场的地形地貌特点,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园林设计的思路,采用大线条、大色块、大手笔、大效果的简洁明快的抽象式园林设计手法,使植物造景图案突出"红黄绿",辅之以大面积的草坪,用大块色彩对比造成视野的开阔,给人以充满活力的视觉美感。
    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文精神的设计。他完全回避了那种小家子气的造景方法,突出了活动其间的人,给人以最大限度的活动空间和满目愉悦,在"羿射九日,嫦娥奔月"浮雕造像映衬下,充溢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氛围,充满着对于人和人的个体存在的尊重。这,正是这次杰出设计的精髓所在!
    德州市中心广场的拓建,使德州人人均享有空间绿地的面积一下子由5年前的15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45平方米。从此,德州人在喧嚣拥挤的城市生活中,有了一个可供休闲憩息、抒发闲情逸致的好场所,也使他们在外地人面前一扫自卑,有了绿色的说道话题和不无骄傲的资本。
    从科研成果到商品,再从商品到全国盐碱区园林市场,魏坤峰的盐碱土园林系列技术、系列改碱肥料、系列耐碱草坪种子,使他所领导的在全国独一无二的盐碱土绿化研究所,短短几年中就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科研机构。他不仅主持完成了"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而且由他们发起的全国盐碱土绿化开发协作组织就挂靠在这里办公,并组织了东营、盐城两次全国性的盐碱土绿化学术讨论会,出版了《盐碱土园艺百科全书》。魏坤峰的"微区改碱绿化技术"在国际盐渍土改良学术讨论会上交流,不仅受到加拿大、荷兰、泰国等国专家的赞扬,而且其论文被载入会议论文集,发行世界各国。由于这一系列成果,魏坤峰专门受到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的称赞。
    魏坤峰成功了。但以"创业不息,学习不止,永不满足"为座右铭的他,作为山东省惟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园林专家,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2000年10月,魏坤峰专程赶赴上海,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树移植"技术的日本专家进行咨询。回来后,他就承担起了一个新的科研课题--"大树移植技术的研究",按照他的设想,在愈来愈有限的城市空间搞大树移植,既可以节省占地空间,也可以加快城市绿化的速度。这样,用不了几年,搬一座"森林"进德州,已不再是梦想。
    魏坤峰正以他坚定的信念和丰富的学识,在千百年的盐碱地上演绎着这一"人间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