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更远,做得更实 访蓝天园林陈相强

2008/5/24 22:58:17


    秋风送爽季节里,我省重点花卉基地杭州萧山新街镇迎来了一批德高望重的园林花卉专家。当地的花农仔细地聆听着杭州蓝天园林集团董事长、浙江省园林花木商会会长、浙江省景观生态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景观生态学在读博士生陈相强的讲课。他的讲题是《园林花木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通俗易懂的讲座,贴近市场的前沿信息,博得了农民的一次次掌声。据悉,这次讲座是蓝天园林集团发起组织的浙江花木科技下乡讲师团的一场普普通通的讲座。在采访中,陈相强告诉我们,讲师团汇集了我省园林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教授。自今年5月开讲以来,先后到过衢州,建德等地农村。每到一处农村,都受到农民朋友的好评。蓝天园林集团计划将“科技讲师团”开办一年,足迹将遍及我省10多个花木重点产地市县,帮助数万名农民掌握花木生产技术。如此大规模、长时效的农业专业科技知识下乡活动,在我省还没有先列。
    陈相强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1991年,他拿到了园林硕士学位。这年,他与几位乡亲去北京做起了丝绸生意。陈相强回忆说:“当时,我们租住在简陋的棚屋里,每天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推销着江南的丝绸。”凭着在学校里打下的英语基础,陈相强的丝绸生意做到了外国人那里。没有用多少时间,陈相强拥有了上百万元的资产。但是,陈相强很快就领略了商海的风浪,当市场上丝绸产品出现积压后,陈相强的百万资产也随之消失殆尽。1991年的年夜饭,是陈相强一生中最难忘的。当时,城里的小吃铺、饮食店都关门迎节。他只得跑到火车站旁的一家面食点里吃了一碗面。回到租住房屋中,开始思考今后的路……他感悟到许多道理,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2年,陈相强的母校———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旁,又出现了陈相强的身影。他踩着三轮车,三轮车上载着鲜花、苗木。母校据此获知,我们的硕士正在做买卖苗木的生意。为了不使陈相强感到尴尬,一些认识他的人,看到他的三轮车就会有意避开,但是,陈相强总是主动迎上去,与他们打招呼。陈相强说:“在北京的磨练,已洗尽了我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并有了必胜的信心和不懈的追求。”卖苗木、包工程、搞设计,踩着三轮车的陈相强,想得很远,做得很实,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经过十余年的拼搏奋斗,如今,他的“蓝天园林”已是一个研究院、设计院、工程公司、种苗公司、培训学校于一体,资产达1.2亿元的大集团了。陈相强信奉美国景观设计师约翰·西蒙兹的一段话:“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所以,当他还踩着三轮车在做苗木小买卖时,就已经在酝酿人类和人类的家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这也使他后来把攻博的方向定在了景观生态学上。
    陈相强的苗木生意做大以后,就不“安分”起来。当浙江、江苏、贵州、北京,甚至马来西亚都出现了“蓝天园林”所打造的园林景观后,人们才明白,陈相强已经通过这些园林作品传递出自己对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以及人类美好家园的设计理念。人类家园不能远离绿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通道就是绿色。已经在全国各地设计园林景观、打造人类家园的“蓝天园林”,也在全国各地建起了12个花木基地,总面积2万多亩。陈相强说:什么叫“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决不是叫人类回到原始森林中去。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的野外生存能力越来越弱,如果真的把一个人抛入原始森林,就无法存活下来。所以,提出“回归自然”并不是要历史倒退,回到原始社会。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倡导“回归自然”,就是要回到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去,回到清新的大气环境中去。“工业化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化如何告别水泥森林……人类的智慧正在应对这些难题,而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思想,正是人类智慧的闪光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让人类走出水泥森林,走近山水,回归自然,如何设计好人类的美好家园,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陈相强说。陈相强认为:树木要老死,这是自然规律,但是,老树上的枝条可以扦插,这不就延续了老树的生命吗?企业也同样,新产品的开发、新领域的开拓、新人才的培育都属于老树上的新枝,企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老是原地踏步就会加速自己的死亡。
    谈到扶持“三农”的话题,陈相强说,蓝天园林集团始终把帮助农民增收与企业利益放在一起,公司正着力建立三大平台,即统一的营销平台、统一的研发平台、统一的培训平台,就是为了让农民可以放心生产花木产品。其营销平台的核心———“花木银行”真正采用了“公司+农民+专业组织”的模式,为我省花农提供了全新的苗木营销模式。陈相强是个勤于思考的民营企业家。他说:“经营企业需要思考,而做人则更需要思考。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要去追求高的精神境界,要有一种健康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