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区富民小区建设铺就农民致富路

2008/6/12 10:28:19

  来到大沟乡,如果你问当地的农民在忙些什么,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建大棚,种草莓”。大沟乡的大棚草莓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大棚草莓项目是2002年杨城村开始兴起建设的。杨城村位于大沟乡东南部,是半山半耕地村,地势高低不平,到雨季,很多地块里水排不出去,大田产量很低,经济相对落后。村干部一直想方设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途径,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区、乡政府惠农政策的引导、鼓励下,村干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经过多次到大连、东港、辽中和辽阳等地考察、研讨后,确定了产业项目——发展大棚草莓。由于村民认识不够,村干部带头示范,支部书记刘忠利建了2座大棚,基他两委成员每家至少都建了1座大棚,村支部带动党员,村委会带动群众,通过“双带”的作用,第一年,就发展了27栋大棚。但是,由于地势低洼,进入雨季,排水困难,很多大棚土堆后壕,被雨水泡倒,群众有些心灰意冷,村班子经过实地考查和认真研究,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大棚两侧建立了一条1000米长、4米宽、2米深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大棚排水问题。村支部为了更好解决农户种植草莓管理的技术问题,统一印制了技术资料下发给每一户,并且经常到大棚里查看草莓长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决,遇到难题,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讲座指导。一年下来,大部分种植户掌握了草莓种植的基本技术,草莓质量、产量得到保证,棚产量在8000——10000斤,平均价格达到每斤3元,棚效益2万元以上,当年就收回了成本,还可以剩下上万元的收入。



    村民们看到实际效益后,也纷纷行动起来,2003年开春,又兴建了25栋,村支部对种植园区进行了统一规划,打机电井,为每户大棚铺设了送水管,采用滴灌技术,专门架设了大棚用电线路,改修了道路,大棚草莓种植园区基本设施得到完善。随着种植户的增加,经营和管理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使种植户能够互利互惠、取长补短,杨城村成立了草莓种植协会。协会制定了“三统一”制度,统一施肥施药,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在草莓协会的带领下,目前,全村草莓已经发展到57栋,占地200亩,大棚草莓年获利120万元,增加人均收入700元,使人均收入达到6090元。今年,杨城村新规划500亩大棚草莓基地,正在紧张施工中。在杨城村的带动下,蔡屯、大沟两村也紧跟其后,各发展300亩。


    乡政府将农业园区建设放到乡党政中心工作上来,成立了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小组,大力发挥地区优势,在全乡内推广大棚草莓生产上的成功经验。今年全乡力争实现大棚草莓种植面积1000亩。明年实现全乡大棚草莓种植面积3000亩,为确保在“十一五”末全乡实现10000亩的草莓种植规划目标,更好的解决大棚草莓生产重茬和苗木繁育问题,乡村两级班子研究决定投资30万元,筹建一处脱毒种苗繁育基地,用于种苗的研发、试验、示范、繁育,以保证农户大棚草莓生产用苗。